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名士 第26节(3 / 3)

加入书签

样,全然没有就是她下午故意指使着王卓、王聿给卫玠特意讲了那一段往事的痕迹。

“你还记得我三叔(王湛(zhan))吗?”

常山公主更满意了,果然是她希望王济发现的那段:“你慢慢和我说说,叔父怎么了?”

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虚虚实实,以退为进,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下来全有。……女人不必学政治,而现在的政治家要成功,都得学女人。——钱钟书

古代三十六点都不友好:

王济和他三叔王湛之间的故事,是直接写在《晋书》里的,人尽皆知。

那已经是发生在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王济的祖父王昶去世,三子王湛在为父亲守孝三年之后,选择了继续在墓地结庐而居,不与外界来往。王湛与几个才华横溢的兄弟、兄弟的孩子相比,名声不显,让王家分支的不少人觉得王湛是个傻子。

这话王济本是不信的,但是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那个时候还是个真中二少年的王济,就有点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了。

与现在“谁敢说骂我家人,老子neng死谁”的凶残王济相比,过去的王济还只会迁怒家人。

王济甚至干出过全家一起吃饭时,就是不给他三叔放菜的事儿。当然,王济这不是刻意在为难王湛,他只是想王湛能大闹一场,让大家知道王家三郎也不是好惹的,如果王湛能打他一顿,那就更好了。世人大多欺软怕硬,如果王湛凶狠,旁人肯定不敢再笑话他是个傻子。

结果……

王湛根本就没和王济计较,只是从容的让下人重新给他端了菜。

这事就过去了。

过去了。

了。

(卫玠:我感觉我好像听到了少年二舅心碎的声音。)

王济彻底恼了他三叔,怒其不争,便想着那我也不管你了!后来因为王尚的死命令,王济这才会在扫墓的时候,偶尔去看看王湛,频率大概是五次里看一次。

后来王济姑且试着问了一次王湛的日常(还是王尚命令的),惊喜的发现王湛回答的条理十分清晰,最近在读《易经》。王济很是意外,便和王湛深入的聊了下去,越谈越尽兴,王湛有很多独到的见解都是王济闻所未闻却又觉得十分有道理的。

听完后,王济对王湛可以说是肃然起敬,之后更是坐而论道数日,王济自愧不如。离开后感慨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

后来,王济发现王湛不仅在学术方面比他成就高,在骑射武力值上也远甚于他。

晋武帝总会和王济开玩笑的问“卿家痴叔死未(你家傻叔叔还没死?)”,王济每每无言以对。但这一次不同了,当晋武帝再问的时候,王济便一本正经的回答“臣叔不痴”,还把他发现的王湛的种种厉害讲了出来。晋武帝没想到骄傲的王济能如此推崇一个人,便问“你叔叔的才华能与谁比?”,王济给出了“山涛以下,魏舒以上”这样的极高回答。

于是,王湛得晋武帝钦点出仕,一路从秦王文学(官名)做到了汝南内史。

如今王湛就在汝南,官声极好。

王济和他三叔这段“先误解,后推心置腹”的往事,成为了一时的美谈,王湛的不与小辈计较,和王济知错能改的耿直,是当时不少人心中的名士风度。

那个时候的王济,名声还是极好的。

“所以,我便想着,不如再效仿一次。”回到现实里的王济,对常山公主道。只不过当年王济是发自真心的服了王湛,如今嘛……也算是发自真心,为了家人,王济可以豁出一切。面子又算什么呢?最主要的是,如果操作的当,就又是一场佳话,不仅不会失了面子,里子都有了。

还可以……

“对啊,还可以借此重回主流视野!”王济说着说着,便茅塞顿开,有些问题就是这样,一通百通,王济曾经觉得苦恼的问题,其实都只需要一个解决办法,“只要和峤愿意配合,我便能重新起复。”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里,与晋武帝重归于好,就代表着一切牛鬼蛇神就都降的住了。

和峤如今是中书令,最清贵不过,位高权重,建言朝政,基本相当于宰相了。只要和峤能在晋武帝面前把这事当趣谈说上一说,那便是王济和晋武帝之间各退一步的台阶。

常山公主安静的面容,一半在烛光下,一半在阴影里,不喜不怒,她只是问:“决定不和皇兄闹别扭了?”

“一家人,哪有隔夜仇?”王济笑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