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3275章(1 / 2)

加入书签

或许是受到城头上红蓝双色旗的刺激,又或是是担心迟则生变,明军在城外集结后不久,便率先向沧州城发动了攻势。

大约两千明军分作两路,以钳形之势分别攻向沧州城南侧一大一小两处城门。

另有数百骑明军在城东门附近来回奔走,虽然明显只是佯攻,但守军也不敢大意。

这三处城门在早前陆五师攻城过程中都已坍塌损毁,可以说是目前城防最为薄弱的三处地点,但此时攻守易势,就变成了让守城的海汉军头疼的地方。

明军的指挥官显然不是第一次跟海汉军打交道了,冲锋的明军并没有用血肉之躯来面对海汉军的枪炮,而是在阵前竖起许多大盾,掩护明军向城墙推进。

这盾牌之大,已经不是单人可以操作的程度。与其叫做盾牌,不如称作盾车更为合适。

每面盾牌由数根小腿粗细的圆木并列而成,盾高五尺,宽三尺半,可为十人左右的小队提供掩护。下方装有轮毂,后方则有斜撑,由士兵在后面推着行进。

有些盾牌前还覆有一层湿润的沙土,进一步增强防御力。

还有数辆比较大的盾车,高有丈余,分作上下两层,上层有弓箭手和火枪手不时冒头射击。

沈志祥在城头上看到这一幕,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些攻城器械显然不是明军抵达沧州之后现做的,看样子至少在两三天之前,明军就已经在策划发动反扑了。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制作这些攻城器械耽搁了时间,或许明军发动攻城的时间还会更早一些。

这些活动掩体虽然外形笨重,防护面积也较小,但效果却着实不错。海汉军的步枪在较远距离上很难直接击穿圆木,大部分射击只是在给圆木大盾挠痒痒。

城中守军的火炮数量又很有限,且这种活动目标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击中的。这些大盾之间往往间隔几丈远,海汉军开上五六炮,能打中一两次目标就算相当不错了。

直至明军将交战距离推进到百丈以内,海汉军的武器优势才慢慢显现出来。

接连几发炮弹命中圆木大盾,将其炸成了漫天木屑,而隐蔽在后面的明军也不免死伤一片。

但明军兵力占优,数十面大盾仍是顶着守军的火力输入,靠拢到了城门废墟附近。这里已经看不到原本的城门了,只有一大堆瓦砾。

虽然海汉军这几天已经组织了人手对坍塌的城门废墟进行抢修,但根本不可能将其恢复原状,只是将城墙缺口用砖石填高了一些,攻方想进入城中,就先得从这里的瓦砾陡坡攀爬上城墙了。

沉重的圆木大盾自然没法推上去,明军到这里也就只能舍弃保护,硬着头皮顶着城头上的火枪攒射往上冲了。

这个时候,沈志祥提前让工兵埋进瓦砾中的地雷就发挥作用了。接连几下爆炸掀翻了数十名明军,期间夹杂着伤者的惨叫声,断肢残臂飞得到处都是。

对于地雷的爆炸威力而言,明军身上的棉甲基本上起不到太大的保护作用,就算没踩中地雷,只要被弹片或者碎石击中,往往都是非死即伤。

冲在最前面的第一批人几乎全在顷刻间失去了战斗力,这不免让明军的士气大为受挫。谁也不知道这堆瓦砾下还埋了多少爆炸物,稍一犹豫,已被城头上射来的子弹放倒。

趁着城下的明军挤作一团的时候,城头上的守军又齐刷刷地掷出数枚手雷。这些落在人群中的手雷炸开之后,又是倒下一片人,攻城的明军终于顶不住这样的大面积伤亡,开始出现了溃退。

因为整个城南方向已经没有进出城的通道,所以沈志祥也没有下令趁胜追击。而且那些没被摧毁的圆木大盾又被剩下的明军拉了回去,这些掩体让他们得以体面地退出了战场,守军要真出城追击也未必讨得了好。

但首战胜利并没有让沈志祥的心情轻松多少,他知道这仅仅只是击败了明军的第一波攻势,多半只是试探性质。而对方既然组织了反扑沧州的行动,大概也不可能就此作罢。

刚才短暂的交战中,海汉军仍然出现了零星的伤亡。城下的明军躲在盾墙后不停释放冷枪冷箭,终究还是射中了几个运气不好的倒霉蛋。

城内的兵力、弹药都很有限,沈志祥必须精打细算,才有希望撑到几天之后。先前明军踏入地雷阵,虽然杀伤效果相当不错,但沈志祥估计这一下已经引爆了一半左右的地雷了。

守军为数不多的地雷在开战前就全埋进了城南两处城门的废墟中,如今也没法再作填补,明军顶多再攻来一两次,就会发现这地雷阵已经自动告破了。

沈志祥不得不抓紧战斗间歇,指挥民夫在这里两处明军必攻之地加固城防。

值得庆幸的是,明军阵中似乎没有什么重型武器,否则也来个炮轰城头,那守军的几门小炮还真有点不够看的。

明军果然没有就此罢手的意思,当天下午,明军又组织了一波攻势。

不知道是不是判断出了守军的兵力有限,这次明军投入的兵力更多,而且在城东方向的佯攻袭扰也变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