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2932章(1 / 2)

加入书签

1656年十月,吕宋岛马尼拉湾甲米地基地港口。

按照传统农历,此时已经过了“霜降”,是深秋即将入冬的时候了,但地处热带的马尼拉湾却并不凉爽,气温仍在三十度上下。而且此时正是旱季与雨季交接,天气瞬息多变,经常是半天暴晒半天暴雨,空气又热又潮。

这天也不例外,只放晴了半日,突然不知从何处刮来一片乌云,罩住了整个马尼拉湾,省去了打雷闪电的环节,直接便开始下起了大雨。

一艘梭鱼级运兵船正缓缓靠上码头,船上的水手抛出缆绳,让码头工将缆绳套到系缆桩上固定。码头上已经准备好了一架移动舷梯,只待船停稳之后,码头工便会推到近处与船舷接驳,以便让船上的人员货物尽快上陆。

在这艘船旁边的海面上,还飘着十四五艘同一型号的运兵船。它们都要赶在天黑之前把搭乘的部队送到岸上,所以为了节省每艘船的停靠时间,码头上的各个泊位都在以最高效率运转。

这些运兵船大多是来自吕宋岛北部的各个殖民点,在接到马尼拉司令部的指令后日夜兼程赶来,最远的地方甚至需要在海上航行五六天才能达到这里。对于很多在当地入伍的士兵来说,这次大范围的调动已经堪称是“远征”了。

船舱中响起几声尖利的哨声后,有人大声下令道:“所有人听令,穿上雨披,收拾好你们的个人装备,列队准备下船。班排长负责整队,清点人数!下船后在码头上集合,不得随意走动!”

士兵们从背包中翻出油布雨披套到身上,这种斗篷式的雨披可以连人带背包一起罩住,防雨效果很不错。在雨季时节的菲律宾群岛,出征时如果少了这东西,那部队的伤病率至少要提升三成以上。

而这种油布雨披的功能十分丰富,还不仅仅只是为士兵挡风遮雨而已,在各种战场环境下还能当作伪装服、防雨布、防潮垫,还可以作为材料改造成吊床和担架使用。

当然了,好东西必然不会便宜,国防部也没那么大方,配发给吕宋大区的数量远远达不到人手一件。而吕宋大区本地并没有纺织业的产业链,无法自行制作这种雨披,只能掏钱采购来补足差额。

事实上除了少数皮制军品可以在吕宋本地自制,绝大部分的武器装备都必须依赖于国防部的渠道。直到此次执委会决定要在南海开始新一轮的军事扩张行动,吕宋大区才再次从国防部得到了大批的军用物资。

至于后续是否还能得到国防部的支持,那可能就要看吕宋大区在此轮行动中的实际表现了。

昏暗的船舱中,郑阿贵三下五除二套好自己的雨衣后,看旁边这小子撅着屁股捣鼓半天都没弄好,便上去踢了他一脚道:“先背包,再套雨披,最后拿枪!”

教完这个笨蛋之后,郑阿贵借着顶上船板缝隙漏下的光线环顾四周,查看手下另外几人的准备情况。要是待会因为这几个家伙没收拾好而耽搁了下船时间,他少不了也得挨一顿训。

作为军龄只有一年的新晋班长,郑阿贵其实比手底下这几个新兵蛋子也好不了太多,这同样也是他第一次远离自己的驻地执行任务。

郑阿贵的家就在马尼拉湾西岸的巴郎牙定居点,距离甲米地基地也就几十里航程,但他所属部队驻扎的地点是位于吕宋岛西北角的班吉地区,北边便是隔开台湾与吕宋岛的巴士海峡,离马尼拉湾有上千里航程之遥。

班吉是吕宋岛距离东亚大陆最近的地方之一,当地有两条河流汇合入海,在海岸附近形成了群山环抱的一片临海平原。

距离大陆最近,丰富的水利资源,肥沃的土地,再加上当地官府给移民提供的种种优惠待遇,班吉的这些条件吸引了不少汉人移民选择在当地定居。

如今在班吉定居的汉人约莫有四五千人,在当地驻有一个步兵营和一支小型海上巡逻队。巴士海峡的海盗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被海汉军清剿干净,所以当地驻军的任务仅仅只是维持地方治安,以及在台风过境之后做一些赈灾救助的工作,相对来说还算比较轻松,也几乎没有具备较高风险的作战任务。

郑阿贵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度过了自己的第一年服役期,他只需再在班吉待上四年,退伍后就能得到一笔可观的退伍金和三十亩土地,而这还只是保底待遇。如果在服役期间能捞个一官半职,那么退役时很可能就会得到某些官府衙门的招募,直接端上金饭碗。

从军对于他这样的平民子弟来说,不仅仅是一条谋生的出路,更是突破阶级的机会。只是班吉这地方一向风平浪静,顶多有些打打闹闹的民间纠纷,警察出面就足以解决,极少出现需要出动驻军的状况,想挣军功着实不容易。

照理说以他的从军资历,带新兵这种任务还轮不到他头上,不过郑阿贵为人机灵又善于处事,颇得连队军官赏识。今年的新兵入伍之后,连长便将他调去训练新兵,等百日训练结束,就顺理成章提拔他当了班长。当然了,还是继续带他亲手训练的这些新兵。

郑阿贵以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多半就是在班吉混完这几年太平日子了,却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