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1549章 合作形式(1 / 3)

加入书签

大明官场上贪财的官员当然很多,否则东南沿海也不会在短短几年中就被海汉使用金钱攻势渗透得千疮百孔了。石迪文在浙江这边所接触到的地方官员中,绝大部分人都是来者不拒,收钱的时候只会嫌少不会嫌多。

当然官员到了一定的品级之后,就不会再这么赤裸裸地伸手要钱了,一般会选择与海汉在某些领域进行商业合作,用更高级的操作方式来获取更稳定的收益,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一锤子买卖。四五品的地方官一般都会充分利用手头掌握的权力,在与海汉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比如宁波知府曲余同就是此类官员的典范了,不但跟海汉攀上了姻亲,而且能让距离海汉人盘踞的舟山岛最近的宁波府享受到进出口贸易所带来的红利,让治下地区的经济水平都能借助于海汉的商业体系而有所提升。

石迪文在这次来杭州之前,也曾设想过王畿这个人会有怎样的态度,但他认为对方既然已经是一方大员了,想必在谈及这种利益交换条件的时候,言语方面也会隐晦一些,说不定就是双方你来我往兜圈子打哑谜的局面。但实际情况显然与他的估计是有差异的,王畿这人不但说话直白,而且态度也表现得很明确,对于商品专营权和种植园这些比较常见的操作项目,他似乎并无太大的兴趣,又或者说这些东西的诱惑力对他而言还不够。

王畿既然主动问起还有什么别的好处,石迪文也就不用再跟他打太极了,当下便很是直白地说道:“更大的好处当然也是有的,但那要看王大人的合作程度了。或许王大人可以开诚布公地说说,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好处。”

王畿面无表情,眼神盯在石迪文脸上,似乎要从他的表情琢磨出这话到底是场面话还是真心实意的建议。石迪文何等人物,自然不会被王畿这种文官压住气势,只是笑眯眯地看回去,丝毫不为其所动。

王畿见自己的官威在石迪文身上并不好使,当下只能先放弃了这个打算,沉声问道:“本官听说等朝廷通商之后,贵国会在浙江有所动作?石将军能否予以说明?”

石迪文拿不准王畿的意思,便先反问道:“动作?不知王大人听说的是什么动作?”

王畿道:“贵国未免也太小看我大明了,近期在沿海州府各个行当里做的小动作,真当本官瞎得看不到吗?想让如此之多的行业臣服于贵国的指挥调度,这目的究竟何在?”说到后面,竟然隐隐了几分兴师问罪的语气。

近期海汉在浙江沿海各州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目的是要尽可能整合各个行业,掌握这些行业的话语权和制定标准的权力,从而达到在经济上控制住这些行业的目的。当海汉能够控制住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基本产业之后,要对整个地区的经济产生影响也就变得容易了,这样也就有更多的筹码来与大明在政治问题上讨价还价了。

王畿能够了解海汉的这些动作并不奇怪,毕竟一省布政使权限极大,手里会掌握着各种稀奇古怪的情报资源,就算是锦衣卫、东厂这些情报机关,也会在必要的时候与承宣布政使司共享情报信息。海汉在浙江沿海州府所做的这些动作虽然手段还算隐蔽,但参与者众多,并没有多强的保密性可言,只要有心查探,是不难发现海汉在这些行业中的新动向。

不过海汉选择了这种行事方式,自然早就把大明官府察觉到之后的反应考虑了进去,海汉各个相关部门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空前一致,认为大明官府即便察觉到了海汉的意图和手段,也很难拿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反制措施来进行阻止,最大的可能便是由某一级的官员出面进行口头抗议,但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手段。毕竟两国建交通商的这种大趋势之下,大明官府有任何破坏两国关系的行为都有可能会被视作是极为严重的挑衅。

石迪文曾经考虑过大明方面如果要提出抗议,或许会是由某位知府出面交涉,倒是没想到这个角色竟然是由浙江布政使王畿来亲自扮演。而石迪文也有点拿不准,这王畿究竟是真的打算问罪,还是要以此为条件,与自己在别的事情上讨价还价。

石迪文决定还是先以官方态度来回应对方的质疑:“王大人怕是有所误会,我国行事一向都光明磊落,哪里有什么大动作小动作,都是正常的经商手段而已。我国商人在大明活动期间一向遵纪守法,如果真有什么违反大明律法的地方,那就请王大人指出来,或者干脆依法处理就是了。”

石迪文可不会承认对方控诉的罪状,咬死了这是商业经营中的正常措施,如果王畿真要法办相关的海汉商人,那只怕最先受不了的并不是海汉,而是那些与海汉有深度合作的各级地方官员。即便王畿在浙江位高权重,想在这件事情上扮演整个官场的绊脚石也还是会有些托大了,到时候沿海州府出了乱象,他这个布政使恐怕就得因此而背锅。

王畿大概也没有料到石迪文的态度竟然如此强硬,甚至都没有还价,而是直接摆出了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势。抓捕海汉商人能不能起到作用还不好说,但石迪文和地方官府的利益相关者们肯定不会对此袖手旁观。不管王畿的意图到底是什么,石迪文可不想让他轻易占到上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