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1 / 2)
尉迟信点头说道:“果然知我者,崔涛也。吐蕃前锋军轻敌冒进,我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敌袭
军之大者,莫如赤水。
赤水军曾经是一支很强大的军队,这是太宗皇帝亲手设立的部队,也是大唐开拓西域的。
赤水军的第一任讨击使,是大唐的开国元勋段志玄。
加入这样的一支军队,理应是光荣的,可是在大唐建立的一百多年中,赤水军也已经堕落了。
石五郎并非军户,他本来是武威城中的一名农户,靠着几亩薄田为生。
后来实在是活不下去,看到赤水军在募兵,石五郎咬咬牙,报名参加了赤水军。
在募兵的时候,负责募兵的军官和蔼的说,只要加入赤水军,每个月都能得到月例五十钱,如果出征打仗,或者凯旋归来,还有额外的奖励。
这就是石五郎加入赤水军的原因,他并不是求着飞黄腾达,只是想要活下来。
可等到石五郎加入赤水军后,原本说好的五十钱被克扣成了三十钱,这时候石五郎已经有些后悔了。
按照如今的米价,五十钱换上的米面粮油,再加上原来家里的几亩薄田,刚好够石五郎这个四口之家生活下去。
可月钱成了三十文,那连换一年需要的粮食都不够。
可是签了契书,又上了官府的兵册,这可不是石五郎不想从军就可以的离开的。
军法官不断的宣读军法,一旦成为逃兵,不仅仅是本人要被砍头,就连家人都要受牵连。
为了家人,石五郎只能咬牙在军中干了下去。
好在石五郎参军的前几年,赤水军还是打了几场小仗。
靠着这几场小仗的赏钱,石五郎一家活了下来。
很多和石五郎一样的基层士兵,都是靠着朝廷的一点赏钱养家糊口。
可自从房琯这个河西节度使到任之后,不仅仅每个月的俸禄被克扣了,就连应该要给的赏钱也迟迟不发。
石五郎自然愤怒了,原本就不足以养活一家人的俸钱比以前更少了,现在又不发赏钱,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
上一次去城里公办,石五郎路过河西刺史府的时候,看到河西刺史府正在装玻璃窗户。
石五郎知道这是从陇右传过来的新鲜玩意儿,玻璃比窗纸更加的透光,看起来也更加的干净透亮。
这一块玻璃,就抵得上石五郎一年的收入。
一想到这里,石五郎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拿起地上的石头砸碎了玻璃,又高声喊着“老丈还钱”的话。
等到冷静下来,自己砸了节度使府的玻璃,这怕不是砍头的罪过,石五郎喊了两声之后连忙快步离开现场。
像是石五郎一样的士兵还有不少,他们参军也只是为了养活家人。
当他们的赏钱不能到位的时候,自然就生出了桀骜的情绪。
可是石五郎并不知道,河西节度使给每一名募兵开的钱是月例100文,这其中的70文钱,都被从上到下的军官用各种方法克扣了。
甚至石五郎都不知道,其实他的名字都不在军册之中。
校尉在军册中记录了一个不存在的石大郎,石五郎的月例都是以石大郎的名义领出来,然后再从中取出三十文交给石五郎。
遇到了出征前后的赏钱也是如此,河西节度使府给多少钱,大头都是流入到各级军官的口袋里。
石五郎有气无力的修整城墙,依托着这段从汉代留下来的古老城墙,赤水军在武威以西修建了一个小型的城堡。
在这个城堡里囤驻了一千的赤水军,和周围三座城堡呼应,一同构建了祁连山口的防御工事。
每天的修葺工作让石五郎觉得厌烦,他不知道这段城墙的历史有多久了,他只知道这破城墙每个月都要重新修整,风化脱落的石块要用米糊和黏土补上。
可是石五郎从没有在祁连山那一头见到过任何一个吐蕃人,他不能理解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城堡又是用来防御谁的。
日复一日的繁重工作,让石五郎十分的厌烦,好在这修葺城墙的工作时间并不长,队正吹起了集结的哨子,他们马上要去城堡外的农田干活了。
据说城堡外的田是校尉家的田,他们这些士兵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不是修葺城墙,也不是训练作战,而是给校尉家种田。
对这件事,石五郎也谈不上什么抵触,他本来就是一个种田的,比起修葺城墙来说,他更喜欢种田。
听军中的老人说,这些田曾经都是赤水军的,那时候大家种田非常卖力,到了收割的时候大家都会冲进田里。
每年收获的时节,每个士兵都能分到不少的粮食,足够一家人吃上一年的粮食。
可惜石五郎没有赶上这样的好日子,那些老兵对种田都是非常敷衍的,只是拿着锄头在田里随便比划一下。
就连队正都只是催促大家装一装就行了,因为队正家的田还等着大家去种呢,反正校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