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232节(3 / 4)

加入书签

不过,这样的情况,非常有利于韩盈,她能轻松的将消息像四面八方的传播出去,甚至还不用花钱。

有了皇帝赐予的爵位和瓷土地,韩盈如今也能正大光明的售卖瓷器,对于这点,桑弘羊不仅没有制止,还帮忙规范好了安全的范围,也就是制作的瓷器长宽高以不超过半尺(十厘米)为佳。

这样做,一是区分出中央□□和韩盈官制品的区别,不至于被人扣上顶逾越的帽子攻击,算是为韩盈好。

而第二点,便是桑弘羊的私心,韩盈这样的小瓷器价格维持住,卖出去,卖的越远,被越多的人知道,接受乃至于追捧,那他日后在售卖超过一尺的大瓷时,价格就可以订的更高,也会售卖的更容易。

韩盈也明白这点,她还配合对方,继续维持住了过往瓷器的产量,没有继续增加数量,当然,她也没亏,单间瓷器的价格翻了好几倍,一件品相最普通的瓷器也能卖到五千钱了。

即便是这个价格,对很多慕名而来的行商来说,也是非常划算,尤其是当行商们知道此物只有韩盈一家,剩下的全被中央收走,成为皇宫专供之后,便更加兴奋起来。

物以稀为贵,皇宫能用的东西,地方豪强能买到就是命好,还敢谈价?

看在我们两个关系的份上,没给你要二十万钱,已经是我有良心了!

就是瓷器的产量太低,甚至还要现等,而行商们等瓷器的时候,还发现了宛安的新商品——印花丝绸。

这样的布料着实新奇,售卖起来,得的利也不会低,偏偏之前准备的丝绸库存只剩下一半,还要先顾着山阳郡和庆侯那边,等他们要完,剩下的就只有五十匹,不少过来的行商为了争夺它们,差点没上演全武行。

所以,韩盈用一个提前购买的名额,轻松换的大量商人主动为之传播后续。

事情办完,心情不错的韩盈没有骑马回县衙,而是牵着马慢慢走。

韩盈和行商将整个宛安县便成了一团湍急的水流,到处都是发财吃饱饭的机会,宛安本地嗅觉灵敏,发觉商机的人,早早的跑去乡下收丝,而胆大的甚至跑到了临县收丝往这边运。

左家酒舍菜炒的大厨胳膊都粗了一圈,拿粮食酿酒的商贩被尚傅抓着狠罚,而酿造桑葚果酒的则逃过一劫,赚的是盆满钵满,想来明年桑葚的价格会更贵些,农户们又多了项收益,木工修缮保养车轮的活计做到手软,不少之前无工的清闲青壮,如今也找到了工作……

这么多年的积累,终于开始有收获了。

看街上青壮略带些疲倦,但脸上遮掩不住笑意的模样,从市里走出来的人们提着公鸡,轻松说着家常从自己身边走过,韩盈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宛安现在的日子,可真的不错啊。

消息传播

巴郡,乡下。

十二岁的江狗儿第一次挑起担子去郡城口贩鱼。

古时巴郡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本是个宜居的好地方,可惜水患频发,常常是种下去的粮食没多久就被淹,根本没法定居。

巴郡这片土地上的先人们,没有因为此地的水患生出退意,而是集结人力,凿巫山,开三峡,最后又人工挖出了两条河,使多余的岷江水穿过平原汇入东边的沱江,自此,巴郡先人才得以陆居种田,繁衍生息。

再后来,秦国征服此地,除了修建沟通两地的栈道,移民,还兴修了新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不仅防洪,还能灌溉千里,自此,因田地肥美,水源充沛,气候适宜的缘故,本地农人生活相较于其它地方极为富足,至西汉时,仅巴郡人口,就达到了四十万之多。

充足的人口带来了发达的经济贸易,除了本地之间的商品流通,即使巴郡周遭有天险阻碍,外来的商人也是络绎不绝。

不过,这些繁华和江狗儿没有多少明面上的关系,至少那些商人带来的华丽锦缎、金银器皿,带走的麂皮、白蜡、虎骨豹骨别说摸一摸,看都没有看过。

但暗地里,江狗儿这样的人家,还是在这样的繁华中得到了几分好处。

若非家中变故,农家不会放一个半大孩子独自出来贩鱼,江狗儿就是如此,他父亲前些天下河网鱼时,意外触礁,划伤了腿,现今直接走不了道了,这才让家里年龄最大的江狗儿过来贩鱼。

而巴郡充足的人口,也能够撑的起长期贩鱼的肉食市场,这使得即便是江家的顶梁柱短期内倒下,家里人虽然都忧心忡忡,但看着还有捕捞的鱼售卖撑上一阵,也不至于如天塌下来似的,惶恐不安,生怕这个家从此就要散了。

只是对于江狗儿来说,父亲的腿伤还是件让人开心不起来的事情,再加上第一次一个人出门,即便是跟着父亲打捞贩鱼的兄弟,心里还是紧张不已,生怕自己的鱼卖不出去。

思虑深,年龄小,又担着重物,不懂得省力走的江狗儿半路就撑不住了,同行的三叔不敢耽误时辰,将他担子里的鱼用草穿了,再放到自己担子里,减轻重量,这二人才在雾散尽之前,赶到郡城门前。

巴郡多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