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12节(3 / 4)

加入书签

子太挑了,些这么几年白白蹉跎了。现在找的那个啊听说是谭家沟的姑娘,我还没看过,不过听他婆说的该是不错。”

傅眉没有处理这些事情的经验,现在家里又只有她一个主事的女子,该她操心的。看她两眼一抹黑的模样,张兰花给她出主意,“干脆你也做一床被子,现在兴送这个,咱们本家人送这个也合适。或者给新人裁声新衣裳也使得。”

傅眉觉得还是送被子吧,方便省事,送衣裳的话还得去打听尺寸。经过秦辉那回事,她不想跟大房的人有过多的牵扯了。

晚上秦丰父子两个回来也已知道了大房要办事的消息。秦保山敲着烟锅,也没问两人的意见,直接说送两块钱得了。虽说两块钱在后世简直微不足道,但在这个时候不是小数目了。

一个成年的壮实劳动力一个月的工分算下来也才二十块出头的工资,这还是不缺勤不迟到不早退的情况,而且两块钱还是一个娃一年的学费哩。

这么折算下来两块钱不少了,秦丰没意见,傅眉更不会有意见,事情就这么定了。天气渐渐凉了,队里的大农事忙的快要差不多。

公社前几天开会完后,决定要在神仙山山顶打水坝,神仙山和古塔山中间有一条宽十来丈的河。里头的水都是从深山里来的,每年夏季都要害洪涝,低洼的土地淹的粮食颗粒不生。

住在那些地方的人家水能涨到家门口,有好些人家一年到那个时候倒是能从河里捞上千斤柴哩。冬天的时候呢,不下雨河床就干裂的露出一二尺宽的缝,不管是灌溉还是私用都极不方便。

所以几个大队就商量着能不能修个水坝呢,把水都存起来,什么时候用、用多少都可以。既免了夏季的水涝,也躲过冬季的干旱。

这件事情得到了干部们全力支持,就风风火火的干起来了,正好现在冬季农闲的时候,此时不干什么时候干呢。大队支部委员金向前、公社文书赵进宝挨家挨户的做工作,动员大家开展新工程。

现在已经是七五年底了,虽说下乡的知青在中央下达关于知青回家的文件后陆续回家了,但还是有大批的知青热情的投入到上山下乡的工作中。

柳树屯几个队里还有不少知青哩,他们也参与各种各样的农村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是社里开动的大工程,所以大队开设了公共食堂,所有参与的社员都管饭。

卫生所在队里开山忙活的时候也不闲,这一个小小的卫生所,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到这里来看病。有时候病人没法过来,就得大夫出诊。

傅眉跟着孙晓丽东奔西跑,有时候一天跑好几个村子,人不但结实了,还学了不少东西,认识了很多人。白生生的脸抹上了一层胭脂色,好些时候都有人问孙晓丽她有人家了没。

因为只有孙晓丽一辆车子,师徒两个走哪里都不方便,傅眉便决定自己买一辆。她在卫生所虽然不是正式工吃商品粮,但几个月下来也挣了几十块钱,自己再填补点凑够一百多是能买车的。

孙晓丽听说她要买车就帮忙给供销社打了招呼,有货了通知一声,自行车在那时候还是紧俏货。等不忙的时候,傅眉就借了吴香兰的自行车去了一趟景洪镇。

到底是个不大不小的镇子,街上就很是热闹,前几天她三哥还给她寄了信,问她在这边的情况呢。傅眉惊喜异常,还以为家里没人记得她了。

她从小跟着爷爷长大,爸妈工作忙没时间跟她亲近,后来秦琴找到了,更跟她没话说了。她也寄过信回去,好歹是养她十几年的人,她懂得感恩。

只是那信过了好久才有回信,傅国华跟她说不用经常寄信回去,他们好着哩不用牵挂。说话的语气没什么亲近之意,傅眉还是看了还几遍。

小心翼翼的将信收好,隐约也知道傅国华不希望她再寄信回去,或许是怕秦琴多心吧。她来的时候,家里几乎把她的东西打包了一半让她带走。

瞧那架势要不是怕她带不走,恐怕会全让她收走。秦家没要傅家的钱,但是傅眉来的时候,傅国华兑换了许多粮布票、工业票叫她带上,又给了她几千块钱。

做到这个份上,她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实在是老天太能玩人,她怎么就不是傅家人呢。叹了口气,傅眉收起哀思,先到邮局去给傅守堂寄信。

寄完信,又到门市买了些家里紧缺的东西,想着没了面粉,又买了一袋富强粉。回家之后将面粉发起来,到了时候揉上二十几分钟,面变的劲道后开始蒸大白馒头。

等到锅灶里发出甜丝丝的香味儿,简陋的厨房里一片雾气腾腾,就像置身在仙境一般。傅眉将一笼蒸好了的大白馒头捡起来,开始蒸第二锅。

现在的粮食都是纯手工生产,富强粉又是所有的面粉中最畅销、最受欢迎的。蒸出来的馒头软糯甘甜,吃进嘴里松棉松棉的感觉。

甜蜜的香味溢满了厨房,渐渐飘荡在外头,院子里的鸡咕咕直叫。太阳渐渐西垂,整个村子笼罩在一片昏黄的夕阳中。远远的可以听见山上的吆喝声,大概是要下工了。

傅眉抄起一个白瓷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