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回 蒋冯阎中原大战 湘闽赣红色割据((2 / 3)
民权革命,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统一中华。”宣传党的基本政策是:“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论。”“地方官兵,准其投顺,以前行为,可以不问。”布告以红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共同署名,在各村镇、路口广泛张贴。“朱毛红军”声名远播,党的政策迅速传开。
旬日后,红四军兵临大余县城。侦知此地没有国民党正规军驻扎,只有少量地方民团防守。红四军发起进攻,几乎不战而克,开进了大余县城。然而,该县没有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又缺乏群众斗争的基础,使红四军陷入了耳目闭塞,消息不灵的境地。
国民党追兵李文彬旅尾随而来,悄然逼近大余城,突然发起猛攻。红四军仓促应战,极为不利。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在激战中受伤身亡,部队损失惨重。为了避免和敌人硬拼,朱德、毛泽东下令全军迅速撤出大余县城,转入赣南山区,采取盘旋式打游击的办法与敌周旋。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沿途人烟稀少,红四军衣单粮缺。国民党军队轮番穷追,险象环生。红四军数次与敌接战,皆遭失利,尝尽了没有根据地的苦头。
一日,红四军转战到罗福嶂山区,忽接寻乌县委书记古柏报告:“敌人五个团的兵力,正在前来包围罗福嶂。”毛泽东当机立断,命令红四军立即掉头向北,朝瑞金方向转移。国民党军的两个团随后紧紧尾追。红军在山中盘旋式行动,牵着敌人的鼻子绕圈子,寻找有利战机。
2月9日,红四军开进到大柏地。这里山高林密,有一条十余里长的峡谷,是打伏击战的绝佳场所。时值旧历年除夕,当地群众不了解红军,都已避入深山。国民党军两个团趾高气扬,孤军冒进,穷追不舍,想抢头功。毛泽东主持前委扩大会议,认为可以在此地打伏击战;决定在大柏地布置成长形“口袋阵”,以主要兵力埋伏在峡谷两侧的密林中,以一小部兵力引诱敌人进入伏击圈。当晚,红军各部分别进入预定阵地。
次日下午,红四军以一个连的兵力为诱饵,把敌军两个团引进了“口袋阵”底部。东、西两侧伏兵向后迂回出击,扎住“袋口”。朱德军长一声令下,红军各部从四面一齐发起猛攻。顿时枪声暴起,喊杀震天,山回谷应,犹如千军万马从天而将,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敌军仓促迎战,乱作一团,凭借路边石堆、草丛负隅顽抗。红军战士居高临下,迎头痛击;可惜因弹药缺乏,难以给敌人造成重大杀伤。紧急关头,朱德军长大吼一声,带领一营战士跃出战壕,冲进敌丛,用刺刀、枪托、石块、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平时很少摸枪的毛泽东也提起驳壳枪,率领警卫排冲进敌阵,短兵搏杀。各路红军战士纷纷跳进敌群,浴血拼搏。但见石块砸下,脑浆迸流;刺刀捅进,腹破肠裂;枪托猛击,头破血流;大刀劈过,身残肢损。枪声稀疏,更显军号凄厉;肉搏混战,顿使天地失色。红四军战士硬是以勇猛气势、敢于硬拼而威震敌胆,打得敌人全无还手之机,纷纷跪地求饶。鏖战至夜幕降临,终于全歼被围敌军,俘虏八百余人,缴枪两千余支,机枪六挺,子弹十万余发,取得了空前的大胜利。
然而,大柏地不是红四军的根据地。由于当地群众全部躲进深山,红四军虽然打了胜仗,吃饭却成了大问题。毛泽东、朱德鉴于情况特殊,采取灵活办法,批准各部可以动用老百姓家里的粮食、油、菜;但必须留下借条,张贴布告,说明日后偿还。毛泽东十分重视取信于民,五十多天后,当红四军再次路过大柏地时,他命令军需处按借条向老百姓赔还现洋,只能多给,不许少付。军需处干部挑着现大洋,挨家挨户赔偿了群众的损失,造成了极大地政治影响。老百姓互相传诵:“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根本不一样,借条兑现,说话算数;爱护百姓,处事公平。”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朱毛红军最真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载舟覆舟看人心,取信于民天下从。
一个多月的流动作战,使红四军尝够了脱离根据地的苦头:得不到休养生息,不能取得粮食、被服和兵源补充,伤员难以安置,更缺乏当地群众的密切支援。事实教育了红四军,要战胜敌人,就必须建立根据地,只有依托根据地,才能更好地进行武装斗争。于是,毛泽东、朱德决定带领红四军前往吉安县的东固山区。
东固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是中共赣西特委秘书长李文林开辟的一小块红色根据地,有着健全的党组织和良好的群众基础。红四军在东固得到了休整,消除了疲劳,取得了补充。
三月,国内局势发生突变,蒋桂战争爆发;江西、福建境内的国民党军队纷纷北调,卷入军阀混战之中;为红四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此时,中共福建省委与红四军取得了联系,建议红四军开到闽西的长汀、上杭、武平一带活动,并称当地县委机关健全,群众基础良好。毛泽东、朱德完全赞同,并进一步了解到闽西地区在张鼎丞、邓子恢领导下,已经建立起工农武装,开辟了小块游击根据地。同时,在福建没有国民党的嫡系部队,只有为数不多的地方杂牌武装,便于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