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六零年代之悍夫 第230节(2 / 4)

加入书签

“七七年,一个姓仝的女士捐款给沈家沟修路扯电,还亲自去三叔的坟前祭拜。她是个好人,让我第一次走出了沈家沟。我第一次感谢三叔,他曾经救了一个了不得的人。”

嗯?沈卫民摩挲了下“仝”这个字,这说的是不是仝欣?

很大可能上是吧?沈卫民只能这样猜测。

不过对于曾经是不是救过人,沈卫民并没有印象。或许在原主看来这就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连他都没放在心上的那种。又或许他当时根本不是为了救人才去做的某件事,而是因为去做了某件事才碰巧救了人。这些沈卫民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情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甚至没有在他的大脑里留下印记。

沈卫民对这件事找到了合理解释。

如果沈宏志说的仝女士就是仝欣,那她算是个好人。

沈卫民合上笔记本,吐了口气,启动车子回县城。

在沈卫民出发去省城之前,沈家沟食品加工厂迎来了几个客人。

他们中过半是沈东林昔日战友,此次过来却并不是为了叙旧,而是带着任务来的。沈东林陪着在他们在工厂参观,然后达成了某种合意。临走的时候,他们带走了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数种商品。

带回去是为了和其他各食品厂的产品进行评比,为的是年后在海市举行的世界商品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由种花家筹备举办,与会的是已经和种花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国家,目的是为了交流合作。

种花家上下五千年,有数不清的技术和美食,但在眼下世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时期,有些技术已经不合时宜,合时宜的自家还很落后。而有些美食早已经失传,还不能大批量生产,存在很多局限性。

说是交流,说白了就是让自家商品得到认可并成功走出去。走出去首先就是要被认可,这就要求种花家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产品质量要过硬。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各大食品厂的王牌产品,他们质量过关,如果符合其他合作伙伴口味,想大批量生产和出口都没问题。

上面之所以知道沈家沟食品加工厂,一半原因在沈卫民,一半原因在沈东林,归根结底在沈东林。他曾经的领导这次分管此事,说话有几分决定权,对比过几家食品厂提交产品之后,他突然想起逢年过节时候沈东林寄过来的糕点,精细、美味,很符合他们这次选品要求。

询问过领导小组的意见,竟然发现其中不少人都知道“为民铺子”,原因是夏扬州夏秘书逢年过节最喜欢这家糕点。这样就好办了,询问过领导小组的意见,他直接派小组来沈家沟考察。

出现在博览会的商品事关重大,几乎代表种花家脸面。消息一经放出,就有不少食品厂申报。但这事不是你申报我就给通过,出现在博览会上的的产品是有定额的。

考察小组没有明确说出目的,但对沈东林透露了口风。所以从一开始,沈东林和沈卫民对这件事情就非常重视。他们带回去的糕点,尽数是赵姑娘回沈家沟亲自做的。

经过这件事情,让沈卫民明白七叔曾经肯定不简单,看一个人如何就看他周围人怎么样,京市来的这几个军人,对沈东林毕恭毕敬,就知道沈东林军中职位并不低,如果七叔没有因伤转业,成就可能还大于他们。

沈东林在沈家沟很低调,虽然对工厂所有事情都有话语权,但是很少像沈卫民一样有事没事登台演讲,处理事情高调而迅速。从一开始,他就清楚自己的定位,那就是辅助沈卫民办好这个工厂,惠及全村人。

一直到现在,他都还记得沈卫民的办厂初衷,就是那几句话就让他决定退伍,跻身家乡建设。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在军中如何如何,也从来没有见他的战友在他退役之后和他有什么牵扯,但只要发生过总会有涟漪产生。

出发去省城给百货大楼交货的前一天,沈卫民住在沈家沟。

中午,沈卫民正在核对订单。明天到省城之后,他直接去百货大楼交货,免不了还有应酬,他可不想聊天的时候与人说话漏洞百出,让人看不上的同时还绝了以后的合作,他们谋求甚长。

还没翻两页,就听见外面有人叫他。沈卫民透过窗户看到了站在大门口的沈大妮。

她来做什么?

一年多以来,沈大妮长高了不少。因为常年在田里劳作,日常不注意保养,裸露在外面的皮肤黝黑,再加上太瘦,头发也短,看上去不像是十几岁的姑娘,更像是十岁左右的男娃。

沈卫民不知道沈二柱和李娟子到底怎么想的,俩大人活的挺滋润,李娟子去年落了一胎,现在养的都不错,俩闺女却一个比一个不像样子。

现在沈家沟谁提起沈二柱家不多说两句,但两口子根本不在乎。上上个月,李娟子又查出怀孕,这一次她比上次更加小心,可以想象他家两个姑娘更加不好过。

沈卫民走出东屋,“有事儿?”

要说以前,沈卫民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沈大妮自己没有跳出泥潭的决心,他这个做三叔的根本不必为她打算这么多。现在他再看到沈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