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71节(2 / 4)

加入书签

在宫里跟其他人应酬了联络,要么就住在自己京城的宅子里享受,过的正是平安从前最羡慕的那种日子。

在知道这两个月的产量大幅提升之后,他终于离开了自己的宅子,欢欢喜喜的去觐见皇帝了。

这可是大大的功劳,王太监虽然没有往上爬的野心,但是能够有更多功劳,让皇帝记住自己,何乐而不为?

其实皇帝知道得比他还要多还要细致。毕竟他吩咐张东远多注意平安,自然是有什么动作张东远都汇报给他了,所以这些事情早就已经心里有数。不过听到王太监亲自汇报,心中还是高兴。

不枉他如此看重平安,果然不管在哪里都是这么能干。

皇帝心里甚至隐隐有些后悔。因为以平安这种能力和才干,要不是做了太监,就算只是出身平民,将来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大有可为,说不准便是千古留名的贤臣能臣。可他是个太监,所以只能在这宫里打转,做些不甚紧要的事情,着实可惜了。

而且皇帝也没有了从前那种压榨打磨平安的想法。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平安就像是那麦芒,即便是装进了口袋里,也依旧锋芒毕露,无法遮掩。这种人压是压不下去的,反而浪费了他的才干。

但是平安实在是太年轻,现在才十七岁,资历不足,就算是出于爱惜他的理由,皇帝也不能过分提拔,免得他为人所嫉。

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所以即便知道这都是平安的功劳,最后皇帝重重奖赏的,反而是眼前侃侃而谈的王太监。非但口头褒扬,又赏赐了银两绢帛等物,最后还把品阶提了提。职位没变,但是地位却更重要了。至于平安,则只有赏银百两。

这个奖励是张东远提议的。而他之所以会如此提议,也是得到了平安的暗示:别的都没用,赏点儿实在的。

还有什么不银子更实在的?

白花花的赏银送来,平安直接让人搬到了车间里,看得所有工匠都眼红不已。而平安更是当着大家的面儿,将银两全都发给了工匠们。按照这几个月的努力程度来发,数据详实得让人无法反驳。

那些原本只是冷眼看着,跟从前一样得过且过的工匠看到这个情形,哪里还能保持冷静?本来觉得就算做好了也没有用,但是现在既然有了赏银,自然就不一样了。

趁着这股东风,平安的改革事业也开始缓缓推进了。

首先是制定标准。当然本来兵仗局就有标准,并且执行也是十分苛刻的。免得到了战场上才发现弓和箭不匹配这样的事情发生。

弓和弦什么材料来做,煣制的时候用什么火候,有哪些工序,最后弓弯曲到哪一个角度,弦绷到什么程度;箭头上的铁用什么工艺锻造,经过哪些工序,保证做出来的铁材质和密度都一样……这样做出来的弓箭,射程会非常稳定,不至于标准射程八十步,某一把弓却能射到一百步,又一把只能射到八十步。

不过平安还要将它细化。因为从前兵仗局虽然也有标准,但并没有量化,而是全靠工匠们的经验和手感来完成。所以技术熟练的工匠才能完成至关紧要的步骤。

而平安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技术纯熟的工匠将自己的经验贡献出来,通过种种测试,将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制定出来,就算技术不那么好的工匠,只要按照这个工序去做,也不会出错,那么便能够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也是为接下来的流水作业做铺垫。毕竟只有具体细化的工序,才能将之拆分,由每一位工匠单独负责其中的一部分。

工匠们从前并没有这种想法,但是听到平安的提议之后,又都觉得这个想法非常不错。因为即便是他们,偶尔手感也会出问题,做出来的东西便不合格。

人的感觉虽然很敏锐,但有时候也会不那么准确,这时候借由标准来帮助判断,自然更加容易。

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平安都是让大家一边制作,一边记录,慢慢的将核心数据筛选出来。这势必要经历一个过程,甚至可能会影响这段时间的产出量,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

平安已经完全投入了其中。怎么形容呢?之前他所做的那些事,除了活字印刷术之外,能够造成的影响十分局限。而活字印刷术,平安帮得上的忙很少,除了整理常用字之外,就没有别的了。

但是现在这个不同,制定标准是一件非常复杂细致的事情,平安不放心别人,只能自己主导,每天都将心神沉浸进去。而这件事一旦成功,那么对于大楚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从军事到工业,这种影响会逐渐蔓延开去,直到几十几百年之后,仍旧存在。

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在开创历史。

哪怕他也只是站在伟人们的肩膀上,但是一切都是靠他自己去摸索出来的,跟照搬别人的成果差别很大。

所以平安能够从中得到的成就感当然也更强。

不光是他在影响工匠们,把他们变成一个集体,在这个过程中,平安自己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哪怕他自己并没有注意到。

而且因为工匠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