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372节(2 / 5)

加入书签

反应堆相比,今天人类所能建造的最大的核反应堆,也显得黯然失色。

1972年6月,奥克洛的铀矿石运到了高卢的一家工厂。高卢科学家对这些铀矿石进行了严格的科学测定,发现这些铀矿石中能直接作为核燃料的铀235的含量偏低,甚至低到不足03%。而其他任何铀矿中铀235的含量理应是073%。这种奇特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运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努力寻找这些矿石中铀235含量偏低的原因。

经过再三深入探讨和研究,科学家们十分惊奇地发现:这些铀矿石早已被燃烧过,早已被人用过。这一重大发现立即轰动了科技界。为了彻底查明事实真相,欧美一些国家的许多科学家纷纷前往奥克洛铀矿区,深入进行考察和研究。经过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探索,断定在奥克洛有一个很古老的原子反应堆,又叫核反应堆。这个原子反应堆由6个区域的大约500吨铀矿石组成,它的输出功率只有1000千瓦左右。据科学家们考证,该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前,原子反应堆在成矿后不久就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

面对这个20亿年前的设计科学、结构合理、保存完整的原子反应堆,科学家们瞠目结舌、百思不解。这个原子反应堆究竟是谁设计、建造和遗留下来的呢?这是一个令全世界科学家都无法揭晓的特大奇谜。由于这个奇迹出现于奥克洛矿区,因此,科学家们把它称为“奥克洛之谜”。

科学家们一致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因为自然界根本无法满足链式反应所具备的异常苛刻的技术条件。只有运用人工的科学方法使铀等重元素的原子核受中子轰击时,才能裂变成碎片,并再放出中子,这些中子再打入铀的原子核,再引起裂变--连续不断的核反应,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骤变反应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原子反应堆是使铀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裂变以取得原子能的装置。这种装置绝对不可能自然形成,只能按照严格的科学原理和程序,采用高度精密而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没备,由科学家和专门技术工人来建造,只有用人工的方法使铀等通过链式反应或氢核通过热核反应聚合氨核的过程取得原子能。

最早的核反应堆出现在20亿年前。这一令人震惊的结论缘自1972年科学家在非洲加蓬奥克洛地区发现的天然核反应堆。进行了数十年研究后,科学家今天终于弄清楚这些相当于100千瓦“迷你核电站”的反应堆,在曾经持续15万年的一段时期内,是如何每3个小时进行一次能量输出的。

奥克洛是非洲加蓬联邦国一个铀矿区的名字。正是从这个矿区,高卢取得了其核计划所需的铀。1972年,当这个矿区的铀矿石被运到高卢时,人们发现其中一些铀矿竟然是被“利用过”的,铀235的含量不足3%,低于711的天然含量,似乎这些铀矿石早已被一个核反应堆使用过。正是这一现象导致科学家实地调查,并发现了该地区的天然核反应堆:当地铀矿石中的铀曾经历了一个自给自足的链式裂变反应,这曾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在这一过程中,铀原子的放射性裂变释放出中子,从而引起其他铀原子的裂变,最终导致核裂变并释放出热能之类的能量。现代的核反应堆正是运用这一原理来产生能量的。

然而,让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奥克洛“核反应堆”链式裂变并未出现失控的痕迹,否则将导致矿脉被破坏,甚至发生爆炸。一切都似乎是井然有序的。在现代的核工厂,人们利用缓和剂来控制核反应速度,缓和剂可以吸收一些裂变的中子,使链式裂变速度慢下来,当然也可以通过对中子能量的调节来加速反应的进行。

经过多年探索,科学界终于认定,奥克洛铀矿的铀235,是链式反应中生成的“矿渣”,是“核反应堆”曾经存在的证据,这表明奥克洛铀矿区的“核反应堆”,在20亿年前已经点火工作。在20亿年前,奥克洛铀矿中铀235含量比现在高很多,由于某种原因,可能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此地形成了“核反应堆”。反应堆的燃烧使铀235的链式反应得以缓慢进行,并且在数十亿年演化过程中,断断续续地释放原子能,其方式和间歇泉喷水相似。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要知道,要发生核裂变链式反应,先要有大量高浓度铀235,而天然铀矿中只含有极少比例的铀235;即使铀235足够多,要想使核反应不成为核爆炸,还必须使用中子慢化剂如重水等;即使上述两个条件满足了,也并不等于真能发生持续的核反应,还必须使铀与慢化剂之间有某种比例的配置。

在人类建造的核电站中,通常都是核裂变反应堆。在这种反应堆中,必须用高纯度浓缩铀或钚为燃料;必须用石墨、重水等慢化剂来获得慢中子;反应堆中必须加装控制棒,使链式反应受人控制,以缓慢释放原子能。如此苛刻的条件,在奥克洛铀矿的“核反应堆”中,是如何实现的呢?至今在科学界仍然存在很多争论。最自然的论点是,奥克洛铀矿纯粹是大自然的手笔。20亿年前,种种机缘的巧合,使奥克洛矿区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