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773章 慈善中的套路(1 / 2)

加入书签

至于说今后会不会将英才学校的分校继续往南发展,要看具体的情况。

不过孙大海估计,食为天海南基地的事情一旦谈妥,在海南或粤省的某地建英才分校的几率就会大增。

在孙大海前世的记忆中,八九十年代有不少香江富豪都回大陆捐建学校。其中有些人不求回报,只为支持国家教育事业,凭的是一片拳拳报国之心。

而有些人则不然,他们把捐建学校当成了一笔生意。

他们向政府提出捐建学校,但学校的所有权要归他们所有。要知道,他们要的地皮可都是在黄金地段,而且面对这种情况,政府一般会以低价甚至免费将地皮转让给捐建者。

等若干年土地升值以后,他们再将学校外迁,甚至取消,同时把这块地皮变更用途,直接就可以上马地产项目了。

因此,看似捐建学校一个慈善行为,其实里面隐含着很强的商业目的。这些富商一个个都猴精猴精的,轻轻松松就做到名利双收了。

这种情况在九十年代之后被国内不法商人或企业竞相效仿,利用国内相关政策和对于慈善事业的监管还不健全的时期,从中获利不少。

英才教育基金完全没有必要用这种方式挣钱。

孙大海支持现在就上马分校的建设,也只是为了解决英才(首都)学校招生人数限制,而采取的分流方式。

英才幼儿园和英才小学,每年招收新生90人和120人。英才学已经步入正轨,小学和中学都不再参加市里的统招,而是由本校学生自然升级。

由于英才学校的编制是逐级扩大,因此升级时出现的名额空缺,将对外采取自愿报名、面试、综合测试的程序,结合学生的统考成绩,择优录取。

在招生期之外的时间,当学校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留校继续学习,出现编制缺口时,英才学校将与报名本校,但当时未被录取的学生沟通,以转校的方式来保持满编状态。

英才小学和中学每个班的编制为40人,另外有两个额外编制,由校长掌握,以应对突发情况。使用时校长需要亲自提交书面资料,上报基金会审核备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华夏是个人情社会,很多时候都是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应对不时之需。

就连各单位发放职工劳保用品时,都要留出一定的机动份额,更何况是入学名额这样的大事呢!

目前在英才学校中,孙家各个企业的职工子女,也包括孙大海旗下企业国内职工的子女,占学校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

剩下的名额,两成留給了关系户与合作单位。这些学生需要提前半年以上的时间报名,并通过学校面试与降低难度的综合测试才能获得入学名额。

学校会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前布置一些课程给他们,以免他们入校后跟不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剩余的名额都将从福利院的孤儿中诞生。英才教育基金和民政系统有一项合作计划,基金会安排老师在每周日去周边几家福利院,为五到七岁的健康儿童上课,以提升这些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英才学校以后也只从福利院中招收小学一年级学生,否则他们很难达到同龄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个名额相对的弹性就大了些,随着孙家企业的发展,以及学校知名度的扩大,生源基数会越来越多的。

孙家企业的职工子女入学问题,暂时还可以保证,只是从福利院中招收学生的人数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但照着目前的发展趋势,顶多再过上年,恐怕英才学校都很难保证自家企业职工子女的入学了。

到时候总不能按级别、资历排队,甚至用抽签的方式,才能让职工子女入学吧?这样可就完全违背了孙家成立英才教育基金的目的。

因此,着手建立英才分校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一旦分校建成,完成学生生源分流之后,英才学校下一步改革计划,就将会出台。

比如学校引入竞争机制,对学生和老师实行末位淘汰。再比如为英才学校制定接受外界企业或个人赞助的方案,使其逐渐摆脱单纯依靠英才教育基金输血,才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情况。

英才教育基金成立时间短,而且国内对慈善事业的相关政策也不完善,所以英才教育基金的运作,很多时候都不是非常规范。

明年姜秀萍就要去香江了。因此她决心今年将英才教育基金好好梳理一下,制定出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之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慈善基金。

……

孙大海在温磊等人的陪同下,参观完鹿场,然后找到了正在鹿舍里玩的孙圆圆他们。

两年不见,幽幽和小鹿纯它们的变化真是不小,都已经长大成为成年梅花鹿了。如果不是有王晓娲帮忙指认,大家都已经认不出它们了。

刘涛介绍说,由于它们都是从小被人养大,不仅不怕人,反而愿意跟人在一起。因此它们今后的大部分时间,都会被散养在度假山庄木屋区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