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六十九章 南风结兮同心苣 上(1 / 2)

加入书签

施府并不大,有一院四厢,住着施家表叔阖家。院为池院,本是施父读书之处,后一直闲置。

池院格局紧凑,竹菊清雅,甚为幽静。

一行各厢梳洗,稍事歇息后,施靖仪前来请他们至前厅用膳。

午膳丰盛而颇有特色,施家表叔为人爽直,也不愧为厨子,席间不住介绍各道佳肴的故事或作法,众人倒也听得兴味盎然。

午膳后,施靖仪提议去四处逛逛,朱棣与徐长吟却是体谅,嘱咐他先行去看望家中长辈。施靖仪不是不知礼数,只因他们在此不想怠慢。推诿几番,终是感谢的谢过,与巫梨华出门前去探望长辈。

待淮真歇了午觉,众人便准备出门。

徐长吟换上一身淡雅,外罩云披,乌髻簪着一支雕银梅花钗,墨眉轻弯,清眸如潭,未染铅华,却也别有一番韵味。朱棣不觉多朝她看了几眼。

临出门前,徐长吟蓦然若有所思的道:“按时辰算,倪氏兄妹似乎也该到荆州府了。”

朱棣容色无表,仔细替淮真穿好小衣氅,淡声说了句:“此地离应天也不算远。”

就知拿此威胁她。徐长吟咕哝:“搂着人家姑娘时怎不说这话?”

她语调低微,孰料朱棣硬是耳厉,一边替淮真拭去唇边口水沫沫,一边不咸不淡的吩咐娉望:“回去后吩咐府里往后无需备醋。”

此话一出,娉望登时掩唇直笑,脆亮的应了声“是”。

徐长吟颇是窘涩,又嘀咕一言:“不知所谓。”

娉望见她“不解”,笑咯咯的就要解释:“娘娘,王爷是说您吃……”

杨氏忙不迭打断她,“娘娘,奴婢听说这儿的关帝庙很是灵验,可要去上一上香?”

徐长吟自知娉望要说甚么,对贴身丫头的没眼色表示无奈,幸而有杨氏圆场才没让她更尴尬。她感激的朝杨氏看了眼,“明日早些再去吧!”

池院门外,施家表叔的独子施南生已在等候。施靖仪让他陪着,以免朱棣他们不识路。

施家表叔一介庖丁,其子却是个儒雅书生,声量不大,见着女子更是眉眼也不敢抬,只敢走在朱棣身侧三步处,温文有礼的给他们介绍着荆州府的各处景致。

荆州府是鱼米之乡,虽无江南的婉约秀丽,却也有着平原的独有韵味。游至文人雅士云集的江阁,能够极目眺览浩瀚江景。适巧雨霏微至,江水细雨相融,点点扁舟行驶在雨雾之中,真如画中一样。

“比之秦淮风情,这儿的景色更令人心神阔朗。”徐长吟凝望着无垠的江水,颇是感慨。

朱棣未接言,徐长吟不经意瞟去,却发现他的目光定在对街的一间米铺前。铺前围着十余人,互相拉扯,似是因何事而起了争执,周遭还有不少百姓在撑伞观望。她侧耳听去,无奈雨声淅沥,并不能听清。

“不如去茶楼歇歇。”她轻言提议,茶楼就在米铺旁。也非她想看热闹,只是能够让他关注的,应非寻常之事。

朱棣一笑,也未反对。

明峰先前一步,去茶楼借了油纸伞。

撑伞进入茶楼,分复落坐,米粮铺外的争执声灌入耳里,不消多时,徐长吟也听出了端倪。

起争执的是米铺的店家与买米的客人。争执之由则是客人指责店家缺斤短两,一钧粮就缺了八两。店家本是矢口否认,岂料随后又有客人来告状。店家恼羞成怒,直道已无余粮,能卖给他们已算给面子了。如此理由自是更加恼人,双方的争吵也愈演愈烈。

“这商家可真不厚道。”徐长吟摇头直叹。

适巧掌柜带小二送了茶水来,听到她的话,接声叹道:“夫人有所不知,这事儿最近可没少出。不只这家贵记米铺,前大街上的娄记也被人闹过,都说是没了囤货,精米参了糙米不说,还缺斤短两。往常咱们也没计较那些个营头,只是最近实在是太明目张胆了。”

朱棣慢声问道:“除却这两家,别处可还有这等事?”

掌柜略有思索,那小二在旁快言说道:“有的,有的,隔三岔五的就有听说。小的还听说前些时候有人来收粮,怕是全给收去了,这段时候城里大大小小的米铺子都有些紧缺。”

徐长吟蹙起眉头,难道有人在恶意囤粮?她望向朱棣,果见他也是眉头紧拢,显是与她的想法一致。

“粮价有涨?”朱棣又问道。

掌柜仿佛在向他禀报似的,可又未觉异样:“眼下是涨了些,好在不多。”

“本地指派的粮长是何人?”朱棣的语气依然不疾不徐,可徐长吟听得出他的口吻中已带了几分冷厉。

掌柜心神一凛,先前他便瞧出这年轻人定然身份不俗,眼下他虽是表情平静,却又透着不怒而威的气息。他敛了敛心神,道:“是城中的大户陈家。”

徐长吟低眉,端过温茶喂淮真喝着。粮长是官府特意指派的督征解田粮之人,若是此人有歪心,囤粮倒卖,必祸乡井。此事虽知之不详实,然多少也令人在意起来。

朱棣未再多问,待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