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574 不简单的夏粮(1 / 2)

加入书签

队长级会议的后续影响力还是有的,反应到夏粮抢收上,就是大量中小队长都下入到了一线。

给人的感觉,就是淮中城的主力部队,还操持农夫之业,让不少暗中观察的列国贵族,都是默默地吐槽。

有失身份啊。

武士之身,岂能操持卑贱之业?

只不过当看到李解也亲自下乡之后,这些个贵族们,都是彻底震惊,半点言语都说不出来。

“这一亩地,能上一百斤。”

实打实的一百斤,李解抓了一把稻谷,拿起几粒塞到嘴里,毛糙的很,但灌浆扎实,口粮是稳了的。

早稻不好吃,但用来做成稞条、米粉,也能充当军粮。

再者,终究是稻米,不煮而是蒸制,入口也没有那么糟糕。

毕竟是稻米粮食,不是饲料。

“晒场都清空了吧。”

“都清空了,是水泥地的晒场。堆场那里则是夯土平地,下雨就麻烦。”

“石材厂有多少石板,先给堆场那里用上。”

“是!”

这一波夏粮,主要是小麦和早稻,还有一些豆类作物,但产量有限,至于说瓜果蔬菜,也只能保证叶子菜能够供应上来。

基本上就是白菜类的蔬菜,其余就是茄子、红萝卜,但红萝卜这时候产量不行,只能说勉强能吃。

淮中城本地的水稻种植,和外地大不相同,分蘖之后的精耕细作有着很强的田间管理,一蔸秧苗多少株,都是严格培训过的。

本地的插秧工,已经形成了一种短期打工的职业。

毕竟训练难度不高,但又非常急缺。

稻麦同收,在时人看来还是比较稀奇的,而且淮中城管控的土地规模极大,这让外界前来偷偷观摩的大贵族子弟,并不在少数。

农家有收成,才能供应贵族们挥霍。

“这颍沟南的稻田,大概是三十万亩,产量有高有低,但一百两百斤总是有的。那本地夏粮,稻米应该有四五十万石,可以了。”

夏粮稳住,接下来的余地就大得多,秋粮少一点,也不妨碍。

这年头很多国家并不是种两季,因为消耗地力极为过分,一般只有大国才能玩,或者就是土地相对富余的国家,可以这样干,毕竟可以轮休,休耕养一下地力,烧一把荒,那肥力又会回来。

不过显然李解管不了那么多,最多就是沤肥之前用河泥和南苜蓿混合,然后翻耕混入水稻土,有了这一茬底肥,也算是凑合。

比不上化肥,但这亩产一两百斤这种事情,也轮不到化肥来表演。

光照、补水、除草除虫即可,有了超前的田间管理,维持一两百斤是没有问题的。

只有人口突然膨胀,土地不够用了,对地力过分地消耗,才会又出现粮食危机。

至于为什么土地不够用,那就是社会学的问题,李总裁现在还考虑不上。

“先把陈国、随国的粮食还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是!”

这年头有个好,你借的是稻米,换的是稻米,那就没问题。

至于说吃到嘴里发现口感怪怪的,那也问题不大,口感不好,肯定是蒸饭的姿势不对,换个姿势,说不定就能蒸得挺好呢?

“希望继续是好天啊!”

粮食收上来不是说就完事儿了,想要库存,必须翻晒。

但翻晒是要看老天爷脸色的,南方本来就多雨,淮中城又地处淮水之畔,这雨季以来,淅淅沥沥的,那就是下个不停,稻谷挤压在一起,如果湿气重,不是发霉就是发芽,那收多少都是废的,纯属白费力气,一年白干。

天公作美,从来不是开玩笑的。

别的地方可能要求雨,但淮中城这里,“天地庙”中都是求来个好天气,赶紧出太阳。

要是跟之前的大洪水一样,那谁受得了,又得死人。

天公的事情还不好说,但淮中城粮食大丰收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陈国、随国、唐国还有楚国,楚国郢都可以说是哀鸿一片。

雨季之中还能大丰收,这时运在楚国人看来,那真是好的没变。

临近的陈国人则是有着另外的看法,淮中城的夏粮丰收,其中的田间管理,跟陈国的传统大相径庭,这让陈国人很好奇,有些农户甚至组团南下,前往南方一探究竟。

要知道,此时的陈国大部分土地,仍旧只是一季主粮,大贵族更是大量轮休自家肥沃的土地。

陡然出现李解这么个怪物,自然会让陈国的老牌贵族心痒难耐。

毕竟自家国君的两个女儿,都给这条狗给叼了去。

淮水附近还没有收割的一片农田,魏羽在农田旁边的坡地上已经种了一百多棵树。

五天种一百多棵树,平均每天二十几棵树,树苗有大有小,但主要就是柳树。

这些柳树,是用来定堤坝基准分界线的,过了这一排柳树,就不能种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