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碧海风情(3 / 21)
着好几种颜色,湛蓝、嫩黄、浅粉……每一种颜色都极为艳丽,极为纯粹。多种颜色混杂在一起,奇异地显示出娇艳欲滴的动感,让人备感海洋世界的奇妙瑰丽。
憨态可掬的眼镜猴
仔细观赏珊瑚礁的潜水者,会如愿邂逅海底世界的明星级生物:豆丁海马。所谓豆丁,指的是这类海马体型袖珍迷你,最大的也不超过三厘米。和很多深海生物一样,豆丁海马的颜色瑰丽鲜艳,有红、白、黄、灰4种。最有趣的是,豆丁海马的颜色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会随着寄宿珊瑚的颜色变化出相应保护色,堪称海底世界的“变色龙”。
◎古灵精怪的眼镜猴
薄荷岛的明星级生物似乎都和“袖珍”结下了不解之缘。生活在丛林之中的眼镜猴,与豆丁海马一个陆上,一个海底,并列全岛乃至全球的超迷你生物之首。
不算尾巴的话,最大的眼镜猴从头到脚不过16厘米,最小的则不超过10厘米。它们的尾巴长度在13厘米到27厘米之前。比身体更长的尾部可以方便地挂住枝丫,让身体得以在丛林中轻松移动。眼镜猴拥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直径足有1厘米,和小小身体的比例极不相称,好像佩戴着一副大大的眼镜。“眼镜猴”的名称正是由此而来。
和大多猴类的习性不同,眼镜猴昼伏夜出,喜欢吃蟋蟀、青蛙和小型蜥蜴。有些比较强壮的眼镜猴还会以鸟类或毒蛇为食。眼镜猴非常警醒,薄薄的大耳朵不时扇动,能分辨出极其细微的响动。在睡觉时,大耳朵会乖顺地折叠在脑袋旁边。
眼镜猴奇特有趣的外形深受人们喜爱。曾经有一度,当地居民大量捕捉它们,将它们关入笼中,供游客欣赏逗弄。可是,失去自由的眼镜猴脾气非常刚烈,它们通常以绝食抗击人类的囚禁,甚至撞笼自杀。
在环境保护部门的干涉下,2011年,大批被关入笼中的眼镜猴获得了自由,重新返回家园。之后,菲律宾政府将眼镜猴列为濒危保护动物,采用了种种保护措施,确保它们安乐无忧地生活。
◎惊险纷呈的达瑙探险公园
在薄荷岛,潜水活动固然畅快淋漓,但达瑙探险公园的精彩也不容错过。达瑙探险公园坐落在群山之间,利用天然的峡谷、洞穴和河流地势,打造出一处处惊险万分的游乐项目。
最有名的要属速降活动了,它是全球最高的自由落体运动项目。从75米高的山顶一跃而下,直达幽谧山谷,快到极致的速度挑战着人体极限。再有就是速滑,将人体用结实的、类似网兜形状的绳索固定住,以极快的速度从500米宽的大峡谷上空飞越而过,让人尖叫连连。比起这两项极速活动,其他诸如轮胎漂浮、皮艇探险、悬崖吊桥等项目的刺激性要差了一些,但都可以让游客们玩得畅快淋漓,体味神秘雨林间的心跳体验。
菲律宾巴卡容教堂
◎珊瑚石教堂
在西班牙殖民者占领菲律宾的早期,曾在薄荷岛上兴建了大量教堂。其中,敬奉着圣母玛利亚的巴卡容教堂,可算是耗费工时、人力最多的教堂了。
整座教堂由珊瑚石制成。珊瑚石并不是天然的,而是取材于海边的珊瑚礁,再裁成大小相若、方方正正的石块。当时没有工程车等设备,薄荷岛当地居民只好用竹子作为“滚车”,将沉重的石块从海边搬到内陆。最为奢侈的是,石块与石块之间,竟然采用蛋液混合泥土作为黏合剂,让观者感慨不已。
巧克力山:情人的泪滴
在菲律宾米沙鄢群岛中央的薄荷岛上,有一处天然地质奇观:无数大小不一的小山丘整齐排列在一起,山丘与山丘之间紧密相连。每到夏季,山丘上的长草植被干枯成褐色。远远望去,就像一排排巧克力被放置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名称由此得来。
美丽的巧克力山
◎成因:尚未定论的假说
据统计,巧克力山共有1268个圆锥形小山丘。这些小山丘大小不一,共同特点就是上面都覆盖着乱草。雨季时,植被在雨水的滋润下青翠碧绿。到了旱季,炎炎烈日晒干植被,它们就变成通常所见巧克力的褐色。当然,把雨季时分的翠绿巧克力山看作抹茶巧克力也未尝不可。
经过鉴定,巧克力山由石灰岩组成。但是,整个地区又没有石灰岩地区通常所见的地下通道和溶洞。菲律宾群岛山峦众多,山上植被多为林、草交杂。可巧克力山之上却只长草,不长树,成为周围山丘中的特异存在。
关于巧克力山的形成原因,地质学家们众说纷呈,提出多种揣测,却没有一种能达成共识。若说它们是由石灰岩风化形成,却没有石灰岩地带应有的地貌特征。若说它们是由海洋火山喷发形成,又不像其余海洋火山形成的山丘那样长满林木。若说是海床的隆升,又无法解释它们为何排列得如此整齐。看来,只能归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走在巧克力山间,仿佛走在画间,美的不只是风景,更是心情。
◎登攀:美不胜收的田园风情
前往巧克力山的道路全是山路,空气清新,满目绿意。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