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四章 璀璨的文明(13 / 16)

加入书签

、托尔斯泰并肩的伟大作家,是“埃及的歌德”。然而这些荣耀在带来光环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

伊斯兰极端主义者一早就将他视为敌人,因为他支持以色列的和平独立。极端主义者认为他是阿拉伯世界的叛徒,理应受到惩罚。让他们更愤怒的是,西方国家竟然颁布了一个如此重要的奖项给纳吉布。于是某个极端组织声称,要判纳吉布死刑。

1994年,纳吉布遭到暗杀,所幸没有得逞。从此之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的保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失去了自由。可他依旧坚持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倡导国家和宗教分开。

2006年,95岁的纳吉布去世。后人说他“是埃及伟大的儿子,是完整领悟了语言真谛的爱国者”。

“埃及之光”尤瑟夫·夏因

我还很年轻,只有82岁而已,我希望可以永不停歇地干自己的工作,最好再干10年,也许这可以让自己变得略微老些。

——尤瑟夫·夏因

◎尤瑟夫·夏因的电影目光

1926年1月5日,尤瑟夫·夏因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生。此时的埃及,刚刚从英国统治中独立,如同一个新生儿,步履维艰,无法完全脱离英国的掌控。而亚历山大,埃及最大的港口城市,如同这个国家的双臂,拥抱着来自不同国家的文明。欧洲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融合,都集中体现在了亚历山大。这样的成长环境,或许是尤瑟夫·夏因在影像世界中特立独行的根源之一。

然而年少的尤瑟夫·夏因,并没有打算用镜头来阐述思想,只是单纯地想成为一名演员。于是在21岁时,他来到洛杉矶电影学院,为演员梦努力。可当他接触到摄影机,才惊觉,原来透过35的镜头看世界竟然要比当演员更有趣。就这样,他决定当一名导演。

1986年的尤瑟夫·夏因

回到埃及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拍摄了《阿门爸爸》——一部将父子亲情和埃及社会现状相结合的电影。这让他第一次成为影像世界关注的焦点,几乎是一炮而红。在此之后,夏因成为用电影解剖埃及社会的代名词,之后的所有努力与尝试都与此有关。

1978年,在锤炼多年之后,夏因用一部《为什么是亚历山大》向世界展示了20世纪40年代的亚历山大港经历的屈辱与辉煌,说尽了时局变幻和世道人心。凭借这部电影,他拿下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银熊奖,他在电影圈内的地位已然牢不可破。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继续残酷地揭露埃及的社会百态,甚至不惜与政府为敌。1984年,他执着地公映了一部被政府禁止的影片,结果被送进了监牢。即便如此,创作的信念也没有被击垮。出狱之后,他接连创作了《永远的亚历山大》《命运》等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1996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他。这意味着,尤瑟夫·夏因这个名字,是埃及电影中的一座里程碑,是世界电影历史教科书中的一个典范。未来会有无数人向尤瑟夫·夏因看齐,沿着他的足迹,继续他的梦想和事业。

◎也有轻松的时刻

毫无疑问,尤瑟夫·夏因本身就跟沉重联系在一起,他习惯拿着镜头当手术刀,一刀刀割开埃及的基层社会,暴露更多的社会问题,像是贫穷、宗教冲突、政策缺失、人心险恶。这样的电影多达40多部。

宗教,这是在他电影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他的父亲是黎巴嫩人,他的母亲有一部分希腊人的血统,他的亚历山大是多种宗教在抗衡,他自己是基督教徒。宗教多元化让他非常反感宗教极端主义。于是在他的电影里,时常看到对极端主义的针砭,比如在《命运》中,他刻画了一个被安达鲁斯伊斯兰王国的极端主义者迫害的穆斯林哲学家,毫不掩饰地将矛头对准了极端主义者。

难以想象,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严苛又气愤的夏因,竟然也拍摄过轻松的电影。2001年,他拍摄了电影《亲爱的,好戏上场》,讲述了一位能歌善舞的女明星,在浮华背后倍感寂寞的故事。

寂寞的女明星,对爱情有着强烈期盼,所以几乎是来者不拒,根本不考虑那个向她示爱的男人是否真的爱她。她会迅速陷入爱河,为此可以抛弃功名利禄,远离朋友、世俗。然而那个口口声声说爱她的男人,看中的只有金钱而已。夏因在抨击拜金主义,却没有宗教冲突、民族大义,只是轻松地演绎了一场载歌载舞、大团圆结局的爱情故事。

2008年,82岁的尤瑟夫·夏因患病去世。人们用“埃及之光”来称呼他,不仅因为他在国际上的地位给了埃及人荣耀,更因为他在有生之年,都在用镜头指引这个社会看清黑暗,寻找光明。

1970年,报纸上的尤瑟夫·夏因。

埃及博物馆:法老的世界

去哪里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个国家的简史,一定是博物馆。埃及博物馆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有藏品30多万件,展出63万件,由于大多是法老时期的文物,所以又被人们称为“法老博物馆”。博物馆一个有50个陈列室,分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