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五章 草原之风(1 / 7)

加入书签

草原之风

时光的淘洗剥去大量的历史沉渣,同时又积淀出一批珍贵的文化遗珠。对一个民族来说,那些闪耀的珠光就是这个民族的鲜明特色。你看,一条美丽的“哈达”牵系诚挚的情意,一座古朴的敖包寄托人们的祝福,那达慕盛会激起了全民狂欢,白月节又预示着新的丰收之年。那洁白如云的蒙古包、宽袍大袖的蒙古袍、雕饰精美的蒙古刀、营养美味的奶制品,均从衣食住行上反映了古代先辈们的生活智慧。一个民族的浓郁特色,便从这点点滴滴中闪现出来。

传统美食

就像人生处处有惊喜,无论是在人潮汹涌的都市、偏僻荒凉的郊外,还是清新如画的乡村、日光充足的高原,一样可能出现令人齿颊留香的美味食物——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品尝来自蒙古的传统美食,去领略那独特醉人的草原风情。

◎经典的白食

奶制品是蒙古牧区的传统食品。蒙古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着吉祥与纯洁,因此称奶制品为“白食”,也就是蒙古语中的“查干伊德”。

蒙古的奶制品种类很多,如酸奶、黄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渣、奶糕等。酸奶在蒙古语里叫“塔日嘎”,由鲜奶经过一段时间发酵而成,味道酸香适度有助于消化,是老少咸宜的一种美食。

蒙古族日常小吃

黄油在蒙古语里叫“沙日陶希”,因其耐饿、耐储藏而成为蒙古人非常喜爱的一种日常食物。他们喜欢在夏、秋两季使用传统方法制作黄油:先将鲜奶倒入发酵桶内,搅拌后等待发酵,然后捞出浮在上面的脂肪和蛋白,过滤掉渣子,放入铁锅一边加热,一边不断搅动,待颜色变得微黄,取出冷却即成。黄油可以说是鲜奶的精华,不但富含营养,还有安神明目、延年益寿的功能。人们把制作黄油剩下的沉淀物捏成小块晾干,为其取名“酥奶渣”。

左右会自然凝结而成。

奶豆腐在蒙古语里叫“阿若勒”或“胡乳达”,是牧民们最喜欢的一种传统食品,它的制作方法在不同的地方略有不同。最常见的方法是将鲜奶倒入容器内,放几天待其自然发酵、凝结,然后倒入锅内用温火加热,不停搅拌分离出乳清,等到凝固成稠粥状后,再倒入木模,于阴凉通风处晾晒即成。人们喜欢把奶豆腐晒成奶干,这样既容易保存又保留了丰富的营养。

◎喷香的肉食

奶皮子在蒙古语里叫“乌日莫”。中国元朝《饮膳正要》中有一段记载:“奶皮子属性清凉,有健心清肺、止渴防咳等功能。”同黄油一样,奶皮子也在夏、秋两季制作,人们将鲜奶倒入锅内用温水煨煮,待将沸时搅拌,令奶生沫浮于表面,同时点些鲜奶,使奶汁中的脂肪凝结成一层黄色皮,再将皮取出,自然冷却即成。此外,还有一种制法,可将鲜奶放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室内,经过7~8小时肉食是蒙古人的主要食物,如手把肉、烤全羊、煮全羊、腊肉、卵石焖肉、蒙古八珍等,都是当地很受欢迎的菜肴。

奶茶

蒙古人经常饮用砖茶和奶茶,略带咸味的奶茶博得了很多人的青睐。奶茶在蒙古语里称为“苏台茄”,烹制方法非常简单:将水烧开,放入砸碎的砖茶,煮2~3分钟后将茶叶滤出,再倒入鲜奶,加入一点点盐,便可饮用。此外,酸马奶、马奶酒、羊羔酒也是蒙古人喜爱的饮品,他们将经过蒸馏发酵的酸马奶制成了马奶酒,这种饮料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还有补血助消化的作用。

流传最广的应该是手把肉了。顾名思义,手把肉就是用手抓着食用,上乘食材要属两岁的羯羊肉。人们将羊宰杀清理后,切成大块下锅煮,通常除了盐以外,什么佐料都不加,煮至七八成熟即可出锅。出锅后再用蒙古刀切割进食,其肉鲜嫩喷香不膻不腻。当然,只有在草原牧区,食客们才能享受到这种顶级美味。

蒙古传统肉食卵石焖肉,用大块的牛羊肉与鹅卵石混在一起,放在桶里烧制而成。

腊肉在蒙古语里称为“宝日兹”。每年秋冬之交,牲畜膘满肉肥之时,蒙古牧民如过节一般,家家户户都要宰杀牲畜制作腊肉,留待过冬食用。有的牧民喜欢将羊肉置于羊肚内冷冻保鲜,有的牧民则喜欢将羊肉切成细条,挂起来阴干,等待第二年春天羊瘦不宜宰杀时再美美享用。

煮全羊在蒙古语里称作“兀兹”,一般在那达慕、婚礼等重要庆典或招待贵宾时才会制作。它的做法很有讲究:将羊去除皮和内脏后,从脊背第七肋骨至尾部截为一段,再割下头、颈、四肢、胛各一块,带尾入锅,煮熟后取出,按照卧羊的姿势摆在大长盘里。端上桌的时候,羊头要朝向最主要的客人。这道美食的特点在于:虽然从同一锅里煮熟,但每个部位的肉味各不相同,能给食客带来完全不同的味觉享受。

随着农业的飞速发展,除了白食和肉食,谷物食品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蒙古人喜欢的谷物食品有奶煮面条、火烧、肉面肠、奶油糕点、油炸糕点、馅饼、包子、火烧、荞面粉肠等。在日益改进的饮食习惯中,另一些俄式菜肴与中式菜肴也获得了许多蒙古人的认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