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四章 风采人物(2 / 4)

加入书签

支革命小组。当他知道苏赫巴托尔也领导着一支革命小组,立刻与之取得联系。两支革命小组很快合而为一,并于1921年成立了蒙古人民党。

在苏俄的支持下,蒙古人民军解放了恰克图。接着又与苏俄红军联合作战,铲除了温甘伦匪帮。当蒙古人民革命政府成立,苏赫巴托尔担任军政部部长兼人民军总司令,乔巴山被任命为军事部副部长。1923年,苏赫巴托尔离奇死亡,乔巴山成为蒙古国的实际首脑。

◎政治生涯功与过

1924年8月,时任军政部部长与人民军总司令的丹增,计划唆使库伦卫戍部队进行公开叛乱。在关键时刻,乔巴山率队逮捕并处死了丹增,随后出任蒙古人民军总司令。1925年,蒙古人民党改称为蒙古人民革命党。在1927~1928年间,人民革命党在乔巴山的直接领导下,清除了大批异己分子。

20世纪20年代的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

从1931年起,乔巴山担任过畜牧农业部部长、人民军总司令和国防部部长等高级职务。他积极推行多项举措,比如解散部分集体牧场,统一牧民税收条件,取消军事税等,使畜牧业和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其后,蒙古国内又相继建起了一批新兴工业,交通和电讯行业渐渐走入正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乔巴山号召全民对日宣战,并率领八万骑兵穿越戈壁沙漠跋涉千里,与日本法西斯军队展开了激烈战斗。战争结束以后,蒙古在国内举行一场公民投票,首次确定国家独立。1946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承认蒙古是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蒙古获得独立,乔巴山开始领导全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步伐。没想到的是,此时病魔也在悄悄接近了这位领袖。1952年,患有肾癌的乔巴山溘然离世。

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里,乔巴山是一个屡招非议的领袖人物,有人肯定他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有人反对由他一手推进的大规模党内肃反运动。到底孰为功孰为过?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了。

著名学者宾巴·仁亲

可能是因为身体流淌着成吉思汗大帝的血脉,宾巴·仁亲从来不缺少一路精进的勇气与实力。即便不需跃马扬鞭驰骋疆场,他也能够运笔如刀,在世界文坛上开拓一片属于蒙古国的文学领地。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位文学大家同时还是一位精通多国语言的天才学者。

◎文学道路上首次遇挫

1905年,宾巴·仁亲出生于蒙古北部恰克图地区的布尔萨莱。由于家境不错,他在幼年时期受到了良好教育,7岁学习蒙文,9岁学习俄文,自小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中学毕业后,17岁的宾巴·仁亲前往俄国的彼得格勒东方语言学院,开始了留学生涯。留学期间,他陆续推出少量作品,其中一首小诗《给黄色寄生虫们》,深刻揭露出喇嘛的虚伪、贪婪与好色。1927年,这位年轻人回国后在蒙古科学委员会任职。1935年,30岁的宾巴·仁亲在蒙古的《真理报》《火星》《曙光》《科学》等杂志长期担任主编或编委。

20世纪40年代以后,他的部分文学作品开始陆续面世,先是一些反映俄国战争的随笔和短篇小说,后来又创作出一部电影剧本《朝克图台吉》。此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局势余波未平,蒙古政局动荡不安,《朝克图台吉》的播出过程一波三折。这部作品在获得乔巴山奖金后,不久即遭到严重批判,被指责为“有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倾向”,作者本人也被指责为“有民族主义思想”。

◎推出重磅作品《曙光》

遭受重挫的宾巴·仁亲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在短暂的消沉之后,他于1951~1955年间推出了重磅作品《曙光》。这是一部长篇小说,时间跨度60多年,描写了从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巨大变化,主要反映封建上层人物领导的自治运动和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小说的主人公名叫西尔臣,少年时因家贫被卖,后来参军作战,为了实现“外蒙古自治”而流血打仗。可是,自治并没有给底层人民带来任何好处,牧民们仍然过着衣食无着的穷苦生活——正如书中人物所说:“现在蒙古什么都有了……而生活却越来越苦。”在真相面前,西尔臣终于认清封建统治者根本不会为贫苦的牧民着想,遂投身革命积极从事各项工作,革命胜利以后,他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全国劳动模范。

乌兰巴托国家图书馆前宾巴·仁亲的纪念碑

《曙光》在全国引起了重大反响,宾巴·仁亲再接再厉,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又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扎阿那-扎鲁岱》和《大游牧》。这两部小说均反映不少重大历史事件,在内容上和《曙光》保持了连贯性。

在创作小说的同时,宾巴·仁亲在语言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位语言天才精通俄语、德语、英语、法语、捷克语、波兰语和保加利亚语等多国语言文字,翻译过《共产党宣言》《绞刑架下的报告》等不少作品,为中国电影《白毛女》和小说《李家庄的变迁》写过评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