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分卷(109)(3 / 3)

加入书签

一群学生提着个篮子,在地里拾着收割时掉地里的粟穗。

嘻嘻哈哈的笑得好不畅快。

那场景十分温馨。

连百官都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这些学生以前多能惹事啊,他们平时可没有少听闻。

但现在

在田里欢快的拾着穗,比起那些呆在世家府邸的其他贵族少爷来,竟让人有一种奇怪的错觉。

到底谁才是北凉的栋梁。

我们以前的户外实践课都是这样,特别开心。

我最喜欢上我们老师的课了。

这时,百官也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地方。

以往,收割粟,都是割地上堆起来,然后连穗带杆运回去,再脱粒。

但他们现在看到的好像不一样。

割的穗依旧一把一把地放在耕地里,但有人推着一个奇怪四方形的木桶,木桶三面被立起来的布帘挡着,拾起地上一把一把的粟,在木桶上有节奏的挥铲。

这是在干什么?

引得不少人前去围观。

只见木桶里面,已经装了好些粟粒。

不由得一愣。

这是在脱粒?

而且脱得还如此干净。

脱粒的速度也好快。

莫少珩解释道,粟搬运的时候,容易遗落,造成浪费。

连杆一起搬,也费时费力。

所以就有了这绊桶,直接在地里将粟脱下来,只需要运粟回去晒就行了。

小小的改动,却让效率提升了不少。

不得不说,看似平常的一些东西,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绊桶好。

速度好快。

以往有时候会误了收成,有了这绊桶倒是能节约时间。

莫少珩:其实我也可以开一个专门卖绊桶的铺子。

众人:

呵,你怕不得亏死,这绊桶一看就知道怎么制作,别人还不得直接学去。

莫少珩:

也对,北凉律不保护独立产品。

一直持续到下午,圣人才带着人重新回了金殿。

都没有吃饭,但连赵景澄这个小吃货都没有感觉到一丁点的饿。

金殿上,还在为今天所见,议论纷纷。

北凉的粮产要增加了啊。

哪怕得等明年春播后再看到实际情况,但这依旧是天大的事情。

激动怎么也停不下来。

这时,上位,圣人旁边的老宫人,拿着一纸文书,唱了起来。

滋令,谏议郎莫少珩,品德兼优,德行天下,有大功德与我北凉

特敕封殿上开议侍郎一职,加封国子监传学翰林之职。

开议侍郎,比莫少珩以前的谏议郎高了两品。

这是跨品晋升了,在北凉史上,这种情况可不多。

传学翰林是国子监的职位,翰林分了好多种,传学翰林一般都是七老八十,育人有方的声望老儒。

莫少珩谢了圣恩。

那老宫人继续拿出一份文书。

这次的名单有些长。

敕封,镇西王府世子赵景澄,上议大夫府范慎,门下舍郎之职

门下舍郎,就是金殿最末,守门员。

这职位不高,各地都有比这官职更高的,但却已经是这金殿之臣,意义完全不同,不能光是以官职类比。

一时间,金殿上众人都有些恍惚。

赵景澄和范慎才多大,居然以后大朝会的时候,要上金殿了。

和两个十一二的孩子同朝为官。

众人:

但也反驳不了,若只是以功劳来论的话,若不是两人年龄太小,敕封的官职都算小的。

老宫人的声音继续唱道,敕封镇南王府赵御宁

剩下的学生的名字念了一个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