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节(1 / 3)
“那金陡关正堵在黄巷坂出口,其通体裹以青砖,夯土皆灌以糯米汁,高三四丈,宽亦三四丈,普通火炮轰上去,不过击碎几块砖罢了。”
“义军顿兵坚城之下,寸步难进。而在其西南侧塬上有一处山寨,谓之‘小塬寨’,高出金陡关。”
“此地东西二十余丈,南北三十余丈。官兵占之,可成犄角之势;我军占之,我俯攻金陡关。”
“故而我军用三门飞彪铳,从下往上击之,李友亲率百余士卒攀爬牛头塬,苦战半日夺之。”
“官兵不甘失败,多次与我争夺,小塬寨反复易手,直到我军拖拽黄金炮两门,野战炮三门上去,才稳住阵地。”
“而今官兵不甘心受制于我手,亦树立红夷大炮四门,大将军炮十余门向我所居小塬寨轰击,我军几乎立足不住!”
“哦?”张顺闻言向前走了一段路程,靠近了金陡关一看。
只见那金陡关如同三四层楼一般,正堵在沟谷出口,而小塬寨正耸立在金陡关右侧,双方炮声不断。
“不能多上点炮吗?”张顺皱了皱眉头道。
“牛头塬本就高出谷底三四丈,小塬寨有高出一两丈,山体又陡峭,狭窄,只有一条小道可通,实在是难度很大!”陈长梃解释道。
“原本黄金炮和野战炮上寨,全靠硬拉硬拽,已经是勉力为之!”
破关(上)
“轰一下试试吧!”张顺看着横亘在面前的雄关,皱着眉头道。
也难怪张顺犯愁,谁能想到这金陡关高三四丈,宽亦三四丈,和大多数宽丈余的城墙相比,这特么就是一个小土山。
原来中式城墙自有记载起,皆以夯土为主要建筑方式。
《孟子》曾云: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这傅说据说是商王武丁的宰相,其所谓“起于版筑之间”,便是没有发迹之时给人筑夯土墙,由此可见我国夯土技术源远流长。
所谓“版筑”,版即为夹板,筑则为木杵。
凡筑墙之法,先以夹板夹之,中间放入以泥土、熟石灰和沙子混合在一起的三合土,然后用木杵振捣、夯实,城墙乃成。
甚至为了追求筑墙质量,大多数城墙夯土中会添加大量糯米汁,以增强城墙的强度。
这夯土墙筑成以后,表面看起来和一般泥土无二,其实坚固程度却出人意料。根据后世相关研究表面,质量良好的三合土,强度相当于后世c15标准的混凝土。
张顺虽然不懂这三合土的强度如何,但看这金陡关三四丈的厚度。
哪怕这些都是普通的黏土堆积而成,也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了。
更何况此关卡乃是当明洪武年间建成,当时国家新立,君明臣贤,又是战争刚刚结束,其所筑雄关,自然掺不得半点水分。
沉重的“擎天大将军炮”在几十头牛和众人的拖拽推拉之下,缓慢的犁出了深深的车辙,不知道废了多少功夫才移动到了关前的义军阵地。
张都督连忙命人调整火炮射角,观察射击距离,以及装药、装弹。
诸事皆毕,他连忙向张顺请示道:“舜王殿下,‘擎天大将军炮’准备完毕,请下令!”
“射击!”张顺一声令下,随即炮长得到命令,也重复下令道:“射击!”
“嗵!”的一声巨响,只见巨大的“擎天大将军炮”猛的外后一退,随即烟火从炮口猛的喷射出来。
一颗硕大的铁弹如同离弦的箭支一般,“唰”的一下破开烟雾,飞射了出去,“咚”的一声,重重地砸在对面的金陡关城墙之上。
一时间泥沙俱下,稳如泰山一般的金陡关好像也抖了一抖!
战场为之一静,也不知过了多久,硝烟扩散起来,钻入到附近士卒的鼻孔里,引发了一片咳嗽声,这才惊醒了众人。
随即城下义军一片欢呼:“咦!擎天无敌,破城在即!”
在张顺看来,这万斤红夷大炮虽然声光效果固然不错,单论火力其实还差的很远。自己等人费劲千辛万苦,不过抛射一颗五十斤的铁弹罢了,若要想单凭这玩意儿轰破三四丈厚的城墙,简直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只听到这火炮发出来震耳欲聋的声音,就不由肝胆俱裂,相顾失色。
且不说仅仅这一次射击,便耗费了二十五斤黑火药。再加上于黄巷坂狭窄,两侧峭壁造成的回音效果,更是加强了这种巨大的响声,直震的众人耳朵嗡嗡直响,半晌回不过神来。
而金陡关城上士卒早已经面如土色,如丧考妣。有的瑟瑟发抖,瘫软在地上;有的直接当场尿了裤子;还有的头如捣蒜,口中念念叨叼,只道天罚已至!
好在金陡关守将还有几分清醒,他连忙抽出腰刀了,高声喝道:“贼人不过不知从哪得了两门红夷大炮罢了,有甚稀奇?”
“我金陡关固若金汤,坚如磐石,岂是这等玩意儿可破?”
他一边呵斥,一边脚踹刀拍,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