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3 / 3)
,竟然战死了二十余骑,不由大为心疼。
而这时,第二波冲锋骑兵还未得到土司兵坚韧善战的消息,又愣头愣脑冲了上去,再次折损不少人马。
“左金王”连忙拍马赶到张顺身边,神情激动的高呼道:“这股土司兵皆是精锐,我军骑兵伤亡过大,万万不可强攻!”
张顺一听,不由大吃一惊。本来他以为自己不但前后夹击,更带来官兵援军全军覆没,粮草被劫的消息,此战大局已定。他没有想到官兵之中,亦有如此敢战之辈。
为了防止骑兵损失过大,张顺连忙下令骑兵撤退,不要继续无脑冲锋了。
打仗之事,不仅仅打的是勇气,更是智慧。正所谓“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是也,当硬则硬,当软则软才是。
其他骑兵听到撤退的鸣金声以后,便不再继续冲锋,反而在“左金王”和“革里眼”的带领下分列两侧,威胁监视着面前的土司兵。
土司兵方杀退义军骑兵,方阵左右两角损失较大。马凤仪正好稍作变阵,便变成土司兵常用的锥形阵。
锥形阵法善于进攻,石柱土司兵果然不愧白杆兵之名,如此劣势之下,尚且有反冲锋之心。
张顺皱着眉头看了一看,发现马凤仪这锥形阵真是厉害,正好左右两侧对着“左金王”和“革里眼”的骑兵,减少了方阵那种阵角的弱点。
若是义军骑兵合兵一处,从锥形阵正面阵尖进攻,由于骑兵攻强守弱的特性,很容易被土司兵从中间分开,直逼张顺中军。
若是义军分列左右与土司兵对射,土司兵亦可以拿出弓弩,与义军对射。以步换骑,也算不亏。
张顺见此冷冷一笑,此兵却是算是天下强兵,只可惜时代变了。
张顺只命“左金王”和“革里眼”护卫左右,又名其他助威义军推拉出纳缴获而来的十门红夷大炮,一字排开,对准马凤仪的土司兵。
不过这次放炮,又与攻城不同。俘获的明军炮手先装入三倍的火药,然后添加霰弹一分,四斤重铁弹一枚,合口大石弹一枚。
这种装药装弹方法肇始于明代名臣叶梦熊的“公领孙”之法,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投放更多的炮弹,增强火炮的杀伤力。
不过,这种方法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弹药装入过多,很容易炸膛。好在这十门红夷大炮都是两广总督王尊德精心铸造而成,暂时没有炸膛之虞。
只听得一阵惊天动地的炮响,大石弹,小的铁弹和大量的霰弹便横扫了当前石柱土司兵的阵型。
顿时当面土司兵第一排士卒应声而倒,被霰弹打的千疮百孔。而那些石弹和铁弹则穿透了阵型,一连穿死人不等,方才停下。
马凤仪听闻炮声,顿时心胆俱裂。当面贼人之真阵,马军分列左右,红夷大炮当面轰击,其后又是万余大军压阵,这如何能胜?不但不能胜,今日哪怕全身而退,亦是奢想!
想到此处,马凤仪连忙派遣亲信前去禀告邓玘,让他早作决断。
那邓玘也是宿将,如何不知如今大军危在旦夕,只是现在大军和面前的义军已经纠缠在一起,无法脱离。
后军又被张顺带领万余义军,千余马军前后夹击,竟是打也打不过,走也走不脱。全军覆没的下场,就在眼前。
困兽犹斗
正所谓“困兽犹斗”,邓玘、左良玉、马凤仪都是宿将,自然知晓如今唯有拼死一搏,方有一线生机。
如今西面是贼寇壁垒,东面辉县已经为流寇所据,官兵遭受前后夹击之势。
南去则是卫漕,北去乃是太行,到底当何去何从?
邓玘简单思索了一下,便下令官兵节节抵抗,逐次向北面太行山撤退。
东西两面是去不得了,南面卫漕急切之间,没有船只可渡,唯有太行山险,有地形之利。既可以借机躲避贼人的追击,又可以借助有利地形进行防御。
官兵阵型,本来从北至南以此为马凤仪土司兵、左良玉昌平军和汤九州昌平军,邓玘率领中军在后。
结果将马凤仪土司兵调往背后抵抗张顺等人,马凤仪让出的空缺由邓玘率领中军顶上。
所以这次撤退,邓玘俱北,最为便利,左良玉其次,马凤仪由于兵马善战,可以且战且退。唯有汤九州士卒素质既低于诸将,为将心智又不够坚定。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