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744节(2 / 3)

加入书签

罢了。”

胡广叹道:“杨公,我所不忍者,乃是新政便新政,何必要将读书人斩尽杀绝?似马愉这样的人,寒窗十年,天资绝顶,这般天地滋养不知多少年才能出来的俊秀……难道也不能容下吗?”

“哎……新政太急了,应该缓一缓,慢几步,对读书人该好一些。”

杨荣此时便又含笑道:“天下的事,无非就是一个利字而已。新政要生利,就要剥走从前得利之人,从前什么人得利,在新政里头就要吃苦头,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顿了顿,他接着道:“事上哪里有什么两全的事,就如你胡公,既想天下人安居乐业,却又希望天下太平,你和你的那些朋友们依旧不失自己的好处,若如此,那就不叫新政,这叫神仙下凡尘,天上掉金子了。”

胡广道:“我是不成了,我阻止不了这样的事发生,也说不过你,不过……”

胡广顿了一下,低头看了看文章,才又道:“可天下总还有后来人,老话说的好,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大明这样多的读书人,将来的后生更加可畏……”

此言一出,杨荣却沉默了。

在文渊阁,他一直胜胡广一筹。

可胡广这番话,却不知是这个老实人有心,还是无意。

却一下子将儒家的生命力,不经意之间给抖了出来。

后来之人。

张安世这样的人,只是一时的,历史上,并非不是儒家永远把持朝纲的时候。

从汉初的黄老之争,到汉末的党锢之祸,儒家不是没有像这些年一般,遭受过巨大的打击。

可最后又如何呢?

最后儒家的教育通过广泛的宣教,无数的儒家子弟,不乏人杰,可能现在不能奈何你,可将来十年后,二十年后,这些俊杰奔涌而出,自然会有清算的一日。

他们会拼命的进入朝中,接受皇帝的征辟,从而把持权力。会写文章,重新建立新的舆论。会通过各种同乡、故旧的关系,联合起来,形成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力量。

最终……这天下的一切,终又能回到他们的手里。

多少张扬一时的帝王和人物,不最终都失败了嘛?

杨荣露出一丝微笑,他没有说下去,只道:“拭目以待吧。”

胡广道:“马愉这样的俊杰只要还在,我可无忧。”

胡广似乎察觉到了杨荣内心的失落,也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两月之后,翰林院进书《孝录事实》。

此书,乃古今史传诸书所载孝顺之事而成。全书共十卷,收录孝行卓然可述者二百零七人。每事为之论断并系以诗。

恳请皇帝亲自为此书作序。

说穿了,这就是《春秋》孝子版,通过一个个古往今来孝顺的故事,推崇孝道。

朱棣作序之后,命人刊发,赐文武群臣以及国子监和天下学校,命天下人研读。

张安世作为郡王,当然也收到了此书,每天一个孝顺小故事,不读是不成的。

在古代,修书的乃是一个皇帝是否文治的证明,属于实打实的政绩,张安世作为近臣,不但要读,说不定将来,朱棣何时讲起此中典故,自己还要能够应对。

如若不然,陛下是要生气的。

毕竟这是事关孝道,而孝在古人看来乃是一切的根本,不孝的人自然不忠,不忠之人自然不义,不忠不义不孝,狗都不如。

张安世只好乖乖地看书,并且让人又刊印了数千本,至太平府上下传阅。

张安世甚至自己写了一封读后的奏文,盛赞自己读过《孝顺事实》之后潸然泪下,感念父母之恩云云的感悟。

似乎张安世还觉得不满足,又上奏一封奏疏,也是关于这《孝顺事实》之用。

过了几日,陈礼来见张安世。

“殿下,查清楚了,太平府里头,果然有不少的读书人对殿下甚为不满,不过多是一些酒后之言……”

张安世笑了笑道:“你说该怎么办?”

陈礼笑着道:“殿下一向宽宏,若是以往,往往对此置之不理。”

这是实话,张安世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勇斗狠之人,只要不犯下实实在在的罪,张安世一般情况,是不会让锦衣卫去动人的。

锦衣卫的纪律十分森严,不得驾贴,断不可轻易拿人。

所以陈礼认为,这一次应该也差不多。

张安世却道:“其他地方,这些人怎么弄,这是他们的事,可在太平府这个地方,若是继续纵容他们,那我张安世岂不成了王八?”

“王八?”陈礼有点转不过弯。

张安世脸上的笑意收敛,冷冷道:“建了图书馆,给他们读书,好声好气的伺候着,照顾治安,便捷他们往来的交通。转过头,却教他们成日指着本王的鼻子骂,这岂不是和那娶了妻,这妻子却背着人私通的王八没有区别?”

陈礼一听,顿时磨刀霍霍。芜湖郡王是不能做王八的,谁敢绿殿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