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74节(2 / 3)

加入书签

苏州、松江、镇江一带,可谓遍布了半个江东之地了。”

张安世顿了顿,又接着道:“每日运载的商贾,还有乘客,不下十万人,这么多的人,南来北往,人多嘴杂!这人多嘴杂有人多嘴杂的坏处,却也有人多嘴杂的好处。有些消息……臣会灵通一些。尤其是涉及到了买卖上的事,哪个地方纱布价格涨了一些,哪个地方买卖不好做,大抵都略知一二。”

朱棣一愣,随即露出讶异之色,不由道:“想不到,这船运还有如此的功效。”

细细一想,朱棣便也了然,晓得张安世此言非虚,于是感慨道:“这么说来,这船业又有一桩好处。此番若不是你,沈静这样的人,还不知要逍遥法外到何时。”

张安世便笑着道:“这是他运气不好,恰好撞到了我,当然,这自然也是因为陛下有大气运,如若不然……臣也不会察觉。”

朱棣懒得纠正张安世的屁话,却是感慨道:“只是连朕都没有想到,他们竟有这样的胆子。”

张安世道:“陛下……人都有贪欲,为了暴利,总会有人践踏纲纪和国法。就算是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如此严厉,也无法一扫这些虫豸,所以陛下无需自责。”

朱棣道:“话是这样说,可他娘的朕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不过还好发现的早,如若不然,这些金银,岂不落入了他们的口袋?无论如何,这一次你是大功一件。”

张安世连忙道:“臣没有功劳,其实真正出力的,还是朱勇他们,他们此番,可谓是竭尽全力,连臣都佩服他们。”

朱棣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么就一并给你们赏赐。”

张安世心下自然兴高采烈,喜滋滋地道:“臣……”

只是他话还没说完。

朱棣便道:“赐你一万两银子,朱勇、张軏、丘松三人,赐银五千两。”

张安世:“……”

朱棣道:“怎么,你不满意?”

张安世摇头:“不敢,只是臣觉得……陛下还是拿着银子去赈济百姓吧,臣几个,暂时不缺银子。”

朱棣气鼓鼓地道:“你谢绝恩赏,就是对朕的赏赐不满意。”

张安世拨浪鼓似的摇头:“不不不,臣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朱棣却是脸色凝重地站了起来,背着手踱了几步,便道:“不过……朕确实该好好的赏你们,原本是想,你们年纪还小,难免恃宠而骄,可经历了这一次,朕倒觉得你们很晓事。”

朱棣顿了顿,显然有些拿不准主意,口里道:“朕该赏你们一点什么好呢?”

张安世心里已乐开了花,但是该谦虚还是要摆出谦虚的样子的,于是面上恭恭敬敬地道:“陛下实在太客气了,我张安世没别的本事,可谓是才疏学浅,将来要学的还多着呢,要不陛下就别赏了吧。”

朱棣凝视着他,似乎心里在猜测,这家伙的话到底几分是真的,又有几分是假的。

倒是张安世突的道:“对了,陛下,这里有搜抄出来的沈家账目,不只在这一处库房有金银,而且……还有几处仓库,存储着他们预备高价售出的粮食……以及一些地产,请陛下先过目……”

朱棣顿时抖擞了精神:“取来朕看看,再给你论功行赏。”

听说还有粮食,朱棣的眼里放光。

赏赐

朱棣坐下,认真地细看着账目。

张安世怕朱棣看不懂,本来还想在旁提点一下。

却殊不知,真正厉害的统帅,可能不懂诗词歌赋,可是对于数字却是极敏感的。

毕竟任何军事上的决策,都与数字有关。

朱棣不但看得懂,而且十分敏感。

只见他道:“他们竟在苏州和松江囤积了这么多的粮食,有九万石这么多?”

张安世便道:“他们采取的乃是低买高卖的策略,一遇荒年,便立即加倍购置市面上的粮食,等市面上的粮食一空,他们再囤货居奇,将价格炒的更高。”

朱棣冷笑道:“真是可怕,这些人,竟还一个个指着朕的鼻子说朕杀人如麻,说朕是杀人魔头,可这些人的软刀子,所杀的人,何止是朕的十倍百倍?”

张安世好奇宝宝似的,道:“陛下,还有人敢说这样的话?这真让人没有想到,只有臣以为,陛下宽仁,宅心仁厚。”

朱棣没理他,继续认真看数目,随即他目光阖起来,口里道:“这样说来,在苏州和松江一带,就地开仓放粮,这灾情大抵就可以解决了?”

张安世则道:“这些粮当然不能满足所有的百姓所需,不过臣以为,有了大量的粮食分发至百姓的手里,其他囤货居奇的粮商以及士绅,只怕也会慌了神,只怕会纷纷出货,到了那时……粮价可能会一泻千里,如此一来,这灾情也就缓解了。”

张安世顿了顿,继续道:“不过……这只是理想的状态,从理想的状态而言,苏州和松江本就是鱼米之乡,即便一年的灾荒,按理来说,存粮也是足够的,再加上朝廷还拨发了这么多的赈灾粮,照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