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230节(1 / 3)

加入书签

到了唐代的边塞体诗歌大行其道,曾经的儒家文化是充满了扩张型和侵略性的。

只可惜到了大明的时候,儒学已经逐渐失去了这些特性。

不过苏泽也算是帮了徐渭一把,挑起了浙江士子对倭寇作战的热情。

徐渭登台,向苏泽拱手说道:“浙江徐渭,见过苏解元。”

徐渭在打量苏泽,苏泽也在打量徐渭。

在苏泽那个时空,徐渭的命运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少年扬名,多年不第,三十岁协助胡宗宪抗倭,却在功成名就之后被胡宗宪狱案连累下狱,在狱中多次自杀,被好友营救之后暂时出狱,却因为狂病发作将继室杀死再次入狱。

后来遇到了大赦天下,又在好友辩护下出狱,出狱后周游天下,最后潦倒而亡。

而此时的徐渭应该刚刚接收胡宗宪的邀请,成为胡宗宪的幕僚协助他抗倭。

苏泽在叹息一声,抗倭功臣最后不得善终,这其中或许有种种内幕,也或者有些人死的确实咎由自取。

但历史是有记忆的,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做的事情,往往会给后世做决策的时候提供参考。

抗倭功臣不得善终,后世被委任一方的大臣又会怎么想?

主持变法的张居正死后被清算,万历朝后期的首辅个个都变成不粘锅,再也没有大臣愿意和张居正一样挑起国家重任。

回过神来,苏泽对徐渭见礼,徐渭对众人说道:“本次衢州书院文会暂时休会,徐某有几句话想要对苏解元说。”

徐渭引着苏泽来到衢州书院的后院,衢州书院后厢可以说是曲径通幽,绕过一排校舍竟然还有一座精巧的花园。

徐渭带着苏泽走进花园,水榭中有一座小凉亭。

两人在凉亭落座,徐渭说道:

“多谢苏解元,这番诸夏蛮夷论若是能让浙江上下一致抗倭,徐某也算是不负胡巡抚所托了。”

徐渭坦坦荡荡的说道:“不瞒苏兄,本次文会徐某是应胡巡抚所托,目的就是让浙中士子同仇敌忾抗倭,苏解元刚刚一番话要比徐某准备的要更好,不愧是福建的解元郎。”

徐渭真诚的对苏泽说道,反而让苏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史书上说徐渭虽通权术,知兵法,但是天性赤子,对人对事都非常真诚,现在看来果然是这样的。

苏泽拱手说道:“苏某搅合了徐兄大事,实在有愧。”

徐渭笑了笑说道:“无妨无妨,文会辩论本来就是畅所欲言,苏兄所说的徐某也觉得很有道理,只是光是为了平定倭寇朝廷就已经竭尽全力了,想要反攻倭国本土,恐怕是力所未及啊。”

苏泽只是笑笑,他当然没有指望以大明的拉胯实力能够进攻倭寇,重提“诸夏蛮夷论”,苏泽只不过是为了日后的事情打基础。

见到苏泽没有继续说话,徐渭说道:

“解元郎是要去南北二京入监吗?”

苏泽点头说道:“我与好友准备去南京国子监入监,赶上这次衢州书院的文会也是恰逢其会。”

“解元公年轻轻轻就中举人,日后前途远大。”

徐渭还有半句话没说,苏泽如今一腔热血,却不知道朝堂的险恶,等他日后位列宰辅的时候,恐怕就没有这番少年意气了。

徐渭想到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也是如此意气飞扬,可十年科场毫无寸进,蹉跎了大把光阴,这也是为什么徐渭接受胡宗宪的邀请,他太需要一次“人生的胜利”来肯定自己的价值了。

徐渭对苏泽说道:“衢州文会后,徐某就会北上杭州协助胡巡抚抗倭,苏兄呢?”

苏泽说道:“我等准备先去南京国子监报道,等入监之后再游历一番。”

“那等苏兄去到杭州,徐某就在杭州扫榻欢迎苏兄了。”

徐渭又说道:

“这次文会是苏兄获胜,按照我们衢州书院的规矩,苏兄要为衢州书院留下一副墨宝,这座勤修亭上的对联,就是阳明先生的墨宝。”

苏泽走出亭子,只看到一副对联,笔迹苍劲有力:

“一等人无思无欲,力学可至;

两件事存理存心,勤修乃成。”

这算是一副劝学的对联,内容是:

要做世间第一等人物,只要努力修身减少自己的欲望,不作非分之想,只要下功夫就能达到。

两件事一定要做到,不违天理,存仁爱之心,日夜不辍,勤学苦练,才能达到。

苏泽叹息一声说道:“知易行难,阳明先生所说这两条虽然听起来简单,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徐渭也沉默,世人虽然好谈心学,可如今的士林风气下,还是空谈的多,真正实践的少,反而不是阳明先生当年提倡的那样了。

可圣人已死,圣人的学说也就不是圣人自己的了。

“苏兄可想好了留下什么墨宝?”

苏泽点头说道:“已然想好了。”

徐渭惊讶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