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206节(2 / 3)

加入书签

钱不给。”

众人立刻涨红了脸,可是苏泽不给他们机会继续说道:

“第二,按照最上等水田市价三倍,收购田地,但必须是在县衙架阁库中登记的土地,而且不能有争讼在。”

“第三,所有交易都用新币交易,另外陶公公要用三仙币兑换你们手里的旧钱。”

那些互相之间有官司,但是已经谈妥的乡绅互相对视了一眼,纷纷准备尽快了结官司,立刻将手里的田地出手。

他们总算是回过神来,对于陶公公来说,真正的大杀器不是治水,而是撒币。

随着第一批的三仙币进入市场,缺乏货币的民间交易市场仿佛是干瘪的海绵,迅速将新币吸纳进了商业体系中去。

精美又看起来成色十足的新币,迅速取代了宋钱,成了南平流通的货币。

而旧钱是越来越花不出去了。

这些大户手上,都或多或少囤积了一些宋钱,只不过没有黄家这么极端,就府里所有的银子都换成旧钱囤着。

眼看着手里的宋钱一步步贬值,如今一枚“当十”的三仙币,只可以兑换到十五枚宋钱,如果换算成银子,比他们当初利用谣言掠夺百姓手里旧钱时候的比价还低。

《拍案惊奇》专门加刊了一期,用简单朴实的对话,向百姓宣传新钱法的好处。

同时隐约点出之前市面上朝廷废止旧钱的谣言,背后是那些大户想要囤积私铸。

这下子旧钱更是一跌再跌,而且依然用不出去,愿意接受旧钱的商家寥寥无几。

三仙币仿制困难,成色看起来又足,交易起来不用和以前那样判断成色,辨别伪币,流通起来方便多了。

谁还愿意继续使用麻烦又不方便的旧钱。

总之,大部分家族试图利用朝廷铸币大赚一笔的梦想破灭了。

旧钱花不出去,新钱实在是仿制不出来啊!

这些大户请工匠算过,要铸造一枚同样成色同样外形的三仙币,要工匠手动雕刻,价值超过一百枚旧钱!

这还怎么仿制?

所有人都想不通,这死太监到底是怎么铸出如此成色的三仙币的?

难道真的是梦中神授?

听到苏泽说要兑换旧钱,这些大户反而感觉解脱了,他们纷纷叫好,但是苏泽又举手示意安静,补充说道:

“但是只能用‘当五十’的新币兑换旧钱。”

说完,苏泽让小太监将“当五十”的瀛洲钱发给众人,看到只比“当二十”大了一圈的新币,众大户心中又骂娘。

这“当五十钱”只比“当二十钱”用料多一点,币值竟然铸的这么大,摆明就是专门用来换自己手中旧钱的大钱。

要知道在金属货币时代,钱币上的数字并不代表钱币的价值,而是要大家觉得这个钱值多少钱才算。

这种“当五十钱”拿到市面上估计也只能换到三十钱的样子。

本来想要通过朝廷铸币,跟风私铸捞一笔。

却没想到这位陶公公不按常理出牌,不从老百姓头上刮,改从他们这些大户头上刮了!

可偏偏陶公公的刀锋利无比,旧钱想要用都用不出去,唯一能够提供兑换的就是陶公公这边了。

这些大家族也都被陶公公弄怕了,特别是那些手上旧钱少,山上田地也少的小地主,都忙着尽快止损离场。

这些地主忙着保证一定尽快甘结官司,将土地卖给陶公公,然后忙着乘坐撵轿下了五峰山。

这时候陶公公才从帘幕后走出来,这么大热的天,他可不愿意去巡视河堤。

见到这些骂他阉狗的乡绅们屈服,陶公公心中万分的舒爽。

“苏相公果然有办法,将这些狡诈劣绅治的服服帖帖的!”

苏泽说道:“他们手上的旧钱,还不足市面上旧钱的十分之一,真正捏着大量旧钱的是黄家和另外几个家族,他们还没松嘴呢。”

陶公公说道:“可是只要这些人松了口,就像你们读书人说的,好比是堤坝上出现了溃穴,整座大坝就会很快溃败吧?”

苏泽看向陶公公说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公公说的对,只要松开了口子,公公就能铸造更多的新钱,手里屯着旧钱的人就更慌了。”

果然和苏泽预料的那样,原本团结一致的本地乡绅同盟,内部出现裂隙后,开始疯狂的抛售旧币。

陶公公是照单全收,只是要将这些成色不一,含有物质各不一样的铜钱分离出铜来,又请来小尤公公再花费一番功夫。

这项技术难度不大,在明末的时候大明朝廷就大量搜集铜钱,铸造铁胆铜壳的红衣大炮,小尤公公在大鉴炉工匠的帮助下,改进了熔炼黄铜的工艺。

解决了原料问题,中秋之前,已经换足了旧钱的陶公公下令所有水力作坊马力全开。

铸币厂加紧时间运转,陶公公一手大钱,一手小钱,在福建成了散财公公。

那些在工地上劳动的民夫,陶公公撒的是“当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