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3 / 3)
说了不知道两位姨娘来做什么,显然就是她们的到来是毫无预兆的。
至于一个月里头要病上大半个月的杨姨娘,曾淑听完就罢了,随意地回了句,“那让她好生歇着,这两日就不用过来请安了。另外传府医给她看看,若是要用药就去找郭嬷嬷拿对牌,莫要耽误了病情。”
晴雁记下了,然后轻声问道:“那老夫人那边……”
曾淑环视了一圈,将身边三个丫鬟的神色都瞧在眼里。
来接她的晴雁微低着头,神情恭敬地准备着听从吩咐,而跟着她出门的晴娟则若有所思。这两个人是傅永宁院子里四个大丫鬟中的两个,另外两个虽然也在他身边侍候,但实际上却和曾淑的两重婆婆,也就是侯府的太夫人和老夫人有莫大关系,所以都留在了院子里。
如今两人虽然对老夫人这突如其来的一遭感到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太大惊讶,与之相反的是她的陪嫁丫鬟侍书,一听到了‘老夫人’这三个字顿时就有些害怕,看过来的目光中也蕴含着担忧之色 。
曾淑暗叹口气,知道她这是对老夫人上回因为她不懂府里的规矩,让人打的两板子心有余悸,想了想便道:“侍书,你带着我买的髓饼先回屋里去。”
“另外盯着些小厨房那头,侯爷早上临走的时候说晚膳想吃羔羊肉,你先让她们安排上。”
“啊?!是,是,夫人。”
侍书有些紧张地退到一边,怀里紧抱着装髓饼的袋子,脸上还是不改担忧之色。
不过曾淑却没有紧张,她理了理衣裳,坐进轿子里。
“我们走吧。”
晴雁听罢喊了声“起轿”,然后边走边对身侧一个稍小些的身影吩咐了几句,和刚跟着曾淑回来的晴娟一道,坐进轿子跟了上去。
曾家与广宁侯府不是门当户对。
曾淑的祖父,曾家老太爷不是什么天资聪颖的人物,但胜在勤勉,蹉跎多年后终于在四十五岁这一年考中了进士。
他年轻的时候穷得很,在通州的乡下一边读书一边种地或者是请长工种地,总之曾家往上两辈都是一边读书一边种地。往大了说勉强算得上是‘耕读传家’,但距离更上一层的‘书香门第’还有不小的距离。
而广宁侯傅家就不一样了,其祖上曾随本朝太/祖打天下,后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广宁侯,是本朝少许的几个世袭罔替的侯府之一。
往后历经两朝,侯府威风不减。
所以即便是前些年先老侯爷与先世子,也就是傅永宁的亲兄长傅荣相距战死于沙场,傅永宁尚未及冠就在重伤中承继侯府,满京城的人也不敢怠慢。
比如这回宫里赏赐臣子南边新进的荔枝,尽管数量不多,但侯府就得了两篓子,而每年年底的宫宴,也不会缺了侯府女眷的位置。
是以当年傅永宁的原配,先夫人小钱氏刚去时,哪怕她留下了一个嫡长子但京城的权贵或者重臣家里还是心动了,对继室之位虎视眈眈。
传闻就是宫里也有公主看上这个年轻并有赫赫战功的广宁侯。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傅永宁突然向名不见经传的曾家提亲,当时好多人差点惊掉了下巴。就连侯府的老夫人钱氏也不例外,曾淑都嫁过来差不多三个月了,她看这个儿媳妇还是眉毛不是眉毛、鼻子不是鼻子的。
曾淑都问过安一阵子了,她老人家才淡淡地道:“回来了?”
“是,”曾淑恭敬地回答:“我娘已经大好了,特让儿媳转告母亲,多谢您给的人参,家祖母也托儿媳向您问安。”
早上曾淑出门的时候来向老夫人报备过,所以如今回来了理应也要过来回一句,给家中的长辈带句话,寒暄一二。
不过老夫人显然没有寒暄的意思,她绷着一张没什么表情的脸,不但没说上两句亲家客气了之类的客套话,还指着曾淑对面坐着的几个人道:“有心了,不过你是侯府的当家主母,不要老是往外跑!”
“今天他们几个过去给你请安,生生地在屋子里坐了半个时辰,这像话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