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yshuwu.com

第296章 用实践检验(1 / 3)

加入书签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超级电力强国》更多支持!

这就牵扯到了一个更深的概念,前人经过无数计算努力与实践得出的结论,那就是焊缝要尽量接近于中性轴,以减小弯曲变形。

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焊缝并非是视觉上的焊缝,而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就鳍片与圆管的焊接来说,其焊缝是有角度的,刚刚好45°。

水平焊接的话,焊缝处的中性轴是一条竖着的直线,显然就交叉而过了。

而要斜45°焊接,焊接处的中性轴刚好可以相当于圆管的表面切线,也是斜45°,因为完全重合,达到了理论上扭曲变形最小的的绝佳位置。

虽然以上理论并未超脱于高中物理,但就连大学物理也并未将其串在一起过,所以文天明是断然无法理解的。别说文天明,张逸夫自己他娘的都无法理解自己写出来的理论。

如此看来,常思平提出的45°斜焊是绝对科学的,那还有什么争论的必要呢?

不,必须争。科学不可能解释所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经验;法律不可能杜绝所有犯罪,所以我们需要警察;好好学习也并非注定可以天天向上,所以我们需要溜须拍马,或者钻研投胎。

吴强是一个经历过实际生产的人,当过一个厂的技术一把手,如果每个生产步骤都按最理论最佳的方式走,那一个厂的人都得累死。经营者,总是要在成本与质量上进行权衡,总是要利益最大化。斜45°焊接需要将管子固定在支架上进行焊接,对焊工的考验极其之大,为了保证两边鳍片的对称,工作难度和时间上都要加上许多。

因此他难以接受这个方案,他认为水平对称焊接,工人熟练,两端鳍片焊接完全同步的话,结果是可以满足国家标准的,无须搞得那么复杂。

而常思平反复强调,他做过实验了,现有的材料和设备工艺,是不可能达到标准的。

吴强也说了,我亲自把关,我们的人活儿细,可以的。

常思平又说了,你不相信科学么?

吴强也说,你不相信实践么?

到最后,张逸夫给出的结论摆在了二人面前。

你们俩,都没戏,得听老子的。

这就是二人见到张逸夫那张纸最震惊的地方所在。

张逸夫不仅仅听到了他们的争论,好像还亲自实践过了,分别采用水平对称焊,45°斜焊进行了试验,不仅进行了比对,并且检验了结果,给出了一系列精密的检验数据,看得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

首先是水平焊,全长弯曲变形36,波浪变形13,扭曲变形6,三个数字全部不达标,吴强你可以去死了。

然后是45°斜焊,全长弯曲变形为6,波浪变形12,扭曲变形4,科学理论果然是经得起考验的,不过遗憾的是波浪变形这一条,依然没有达到国家标准。

当然,这并不是张逸夫“神奇之纸”的结束,在最后,他提出了“开槽斜焊”,也就是传说中的方案三。

通过他自编自导的结论,斜焊的结果还是不错的,只是波浪变形略超标,那么为了减少这个变形,我们可以在鳍片上隔一段开一个某种规格的小槽。从科学上说,这相当于改变了鳍片的局部刚度,从而减小了拘束度,从而减小了变形量;用人话说,就是太挤了,扣个缝出来,多余的力都来挤这个缝吧,别让整个队伍扭曲了。

对于开槽的间隔,开槽的规格,张逸夫同样给出了很细致的数字。

看过这一切的常思平,已经完全难以理解了,若不是这些数字看上去太真实,太专业,他早就把这张该死的纸撕烂了,一个外行乱扯个鸟啊。

但在这些数字的烘托下,常思平根本没有勇气与魄力再去撕。实践是检验科学的唯一标准,这个人貌似在什么时候实践过了!搞科学的怎能随便否定!

在长达近十分钟的阅读与思考中,常思平整个人都飘了,他最终缓缓放下纸张,望向对面的吴强。

吴强也在用同样的表情望着他。

“试验!”二人同时开口道。

实际上,他们既服,又不服。

服的是张逸夫的这套理论,无懈可击。

不服的也是他的理论,凭什么如此真实!

那到底是服还是不服呢?

用事实说话,按照纸张的规格设计,将三种翻案分别做一组焊接,一试便知!

二人之前也当真钻牛角尖了,这么争是没有结论了,早该试验了。

但不管服不服张逸夫的这个理论,这二位都是彻彻底底服张逸夫这个人了。

吴强对于他家向总与系统内一位少壮派青年干部关系暧昧的事情早有耳闻,而这位少壮处长的实力,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料,他甚至毫不怀疑,这位处长将来懒得当处长了,做什么都是无懈可击的。

常思平则对年轻一代产生了无限的希望。从眼前的事来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